谢龙回到家里。
见父亲并不在家。
“爸怎么不在家?可能又去采药了。”
谢龙在家里转悠一圈,不见谢青山的身影,便想到他有可能又去采药了。
由于落梅村背靠大山,又临湖泊,村子里没有多少田地。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为了增加收入,村民收拾好田地之余,便会搞些副业来增加收入。有人会到山林里采药卖钱,也有人会到湖里打渔去卖。
这个时代,全国的农村都差不多,刚从那个动荡苦难中走出来,能吃饱饭也是没几年的事。
趁着国家风向转好,只要有空,大家都不肯闲着。
谢龙见父亲不在家,便走进屋里,找了个竹片编成的鱼篓出来。
谢龙将鱼篓背在身上,向着村旁的那片大湖而去。
到湖边摸鱼,是谢龙最拿手的。
别看谢龙只有十岁出头,论起湖边摸鱼的本事,村子里没有几人能比得过他。
来到湖边。
谢龙首先选好摸鱼的地点。
这选地点很有讲究,必须要是有沙的浅滩,且要向阳,最好是水草茂盛的地方。
因为这样的地方水浅,且水温比深处要高,又有水草,很容易吸引水中的鱼儿到这些地方觅食,或者产卵。
谢龙选好一处地点,将鱼篓和鞋子放在岸边,挽起裤角,便进入了水中。
谢龙弯着腰,平心静气,双手在水底缓慢推进,专朝水质较浑的沙窝子多的地方摸。
至于为什么要选水质浑的沙窝?
水浑代表可以留住鱼,有句话叫,水至清则无鱼。
许多鱼食性鱼类,比如鲶鱼、黑鱼和鳜鱼,都喜欢隐藏在水底的沙窝里。
当然,也有一些较大的草食性鱼类,比如鲩鱼、鲤鱼等,在吃饱喝足之后,也喜欢在温暖的沙窝里休息,或者产卵。
水底的沙窝就相当于一些鱼儿的家,当它们藏身其中时,警惕性也会降低,容易被摸到。
谢龙的双手成合围之势,在水底一边推进,一边感应水底的动静。
此时,沙窝的水似乎轻微的摆动了一下。
谢龙双手如钳子般迅速合拢,猛然直起腰来,伴随着湖水的响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便被他的双手捉出了水面。
这是一条斤把重的大鲶鱼,被谢龙捉在手里,依旧摇头摆尾的乱动着。
谢龙死死的将这条鲶鱼抓在手里,生怕它再从手里溜了出去。
双手便对着不远处岸边上的鱼篓用力抛去。
那条鲶鱼摆动着尾巴,在空中划过一条完美的抛物线,便准确的落进了鱼篓之中。
谢龙洗掉手里的沙泥,又将身子弯了下去,继续摸鱼。
整整一个上午,谢龙收获颇丰。
一共摸了四五条鲶鱼,一条鲫鱼,还有两条鳜鱼。
摸鳜鱼,是比较危险的。
因为鳜鱼的鱼鳍上有刺,谢龙在摸这两条鳜鱼时,还险些被刺破手。
不过,比起其它的鱼来,鳜鱼的肉质比较细嫩,也最是好吃。
唐代著名诗人张志和曾写过一首诗《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足可见,鳜鱼的鲜美,自古以来都受人喜欢。
谢龙背着满满的一篓子鱼,回到家中。
见父亲谢青山还没有回来,便将篓子里的鱼,养在家中的水缸里。
眼看到了午饭的时候,谢青山依然没有回家。
谢龙的肚子却吃了起来,正寻思着自己是不是先弄点吃的。
这时,篱笆院外,有人在喊谢龙。
“傻龙,你小子下山了?”
听到喊声,谢龙隔着篱笆墙向外看去,只见是赵二牛在喊他。
“啊嗯,二牛叔,我回来了。”
谢龙答应了一声,心中有些打鼓,不知道赵二牛找他干什么。
心道:“难道这赵二牛是因为上次偷看他媳妇王美娟洗澡的事,要找我算账?”
谢龙那天在赵二牛家犯傻病,根本不记得那晚,王美娟为他洗澡且受到惊吓,跑进山里的事。
他还担心,这次赵二牛是过来,是为上次偷看他媳妇洗澡,要找他算账。
赵二牛的大脑袋从篱笆墙外探进来,微黑的脸膛露出一个夸张的笑容来,“我在湖里打鱼,见到岸上有个人影像看着像你,还真的是你小子!”
“二牛叔,你找我有事吗?”
谢龙已经做好足底抹油,一见情况不对,就随时开溜的准备了。
赵二牛道:“我上次不是说了,等你病好下山了,便请你吃石板鳜鱼。快跟我走吧,俺媳妇已经做好了,让我叫你过去吃鱼。”
“二牛叔,娟姐叫我去吃鱼?”谢龙依旧有些半信半疑。
赵二牛招了招手,“臭小子,我还能骗你不成,快走了!”
这次,谢龙彻底的放下心
第5章 湖中摸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