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先从地十五名开始答题。很快,第十五名就上前说道:“拜见皇上,考生龚历,对于这个说法考生认为当然要遵从的,我我大康朝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所以对于敌军来使万万不能斩杀,否则其它国家会嘲笑我们礼仪之邦只是说说而已,不守诚信。
还有,如果来使是打算和谈。那我们草率之下斩杀更加会推进两国交战,这样一来,苦的还是老百姓。考生回答完毕。”
萧景琰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挥挥手,让下一个继续。
只见考生十四名,十三名,十二名,…………第二名依次上场答题完毕。
“接下来这次考生第一名欧阳晨曦,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萧景琰老早就知道欧阳晨曦是自家儿子的救命恩人,也知道他是本届考生,再加上自家儿子老是在嘴边提起这一家人,他也挺感兴趣的。
“回皇上,考生认为不管是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单从某一方面考虑某件事。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说法是这两个国家关系没有恶化到无法挽救的地步,那么敌国的使臣来了之后,我们可以先听听看。在下定论。
如若两国之间早已结仇多年并且有不共戴天之仇,那么我们也不必管来使要说什么,直接接斩了就是。就算和谈也谈不出什么结果。
相信大多数人都不认同第二种说法,都认为一般使臣都是文臣,没有什么危险,我们如果就此斩杀未免会有些不仁道。
但是,古往今来有多少战争就是因为这些文臣的几句话而引起的,俗话说,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更何况别国在战乱中杀死我国众多百姓,那些百姓就不可怜,不无辜?所以说,莫经他人事,就别劝他人善。”
“另外,我大康朝虽然是礼仪之邦,但是这礼是对待同样和我朝一样懂礼的国家来说的,如果是强盗蛮夷等国,你和他说礼,他会听吗?你以礼对他,他是否会同样以礼对待你呢?最后一句,我大康朝不主动挑起战争,但也不怕战,若敢来犯,虽远必诛!”考生欧阳晨曦回答完毕
萧景琰听完这份言论后,内心很激动,但是表面却不显。难怪渊儿经常会提起他们,原来是有大才之人。
文武百官都在沉思,这么新鲜的理论他们从来没听说过,但是细丝却觉得非常有理。
“众位考生先去殿外等候,朕与百官商议后再公布各位成绩。”
等所有考生出去后,萧景琰道:“众位爱卿刚才也听到了各位考生的答案,你们认为这成绩应该怎么来排呢?”
“回陛下,老臣以为状元考生欧阳晨曦当之无愧。”吴宰相道
萧景琰听着这老狐狸说道,内心偷乐,既然宰相自己推选的,到时候就可怨不了朕了。
“其他爱卿是否同意宰相的观点?”萧景琰问道
“臣等并无疑议!”
太子一党官员都提前收到了消息,欧阳晨曦是自己人,而五皇子和吴宰相一党官员并不知情,他们自然是支持宰相的观点。
吴宰相心里还在偷乐,欧阳晨曦此人有才华,若能为己用是个好事,若不能将来再除掉就行。
 
第51章 分到户部任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