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29章 帝国开战后的情况(二)[1/2页]

大军阀:帝国二世祖 鸡蛋加辣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林逸并不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做,平白无故给两国士兵打军饷,而是在给两国挖更大的一个坑。
      首先,林逸要求军部给两国士兵发军饷,是为了提高两国士兵的战斗力,让他们更加心甘情愿的帝国征战。
      毕竟金钱永远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最好选择。
      一想到帝国需要两国士兵去做一些脏活,让他们把一些黑锅给背上,那么这笔军饷就还是得给。
      特别是东南亚的某些岛国,帝国是打算清洗,驱赶当地原住民的。
      而去干这种事,不太方便帝国来做…
      第二点就是为了给两国之间埋雷。
      这埋雷也是埋了两颗。
      第一,林逸其实很清楚,自己发给两国士兵的军饷,必然会被克扣,而且帝国就需要他们去克扣。
      然后有一天,还在跟随帝国征战的士兵突然有一天得知,原本他们应该拿到每个月三块帝国银元。
      结果这钱过了一次两国军部,直接将三块变成一块的事实,会不会直接炸开锅?
      第二,林逸也是想要加强一下两国实力,让他们之间打起来。
      原本林逸把樱花帝国一分为二,主要是希望两国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让他们将实力消耗在这上面。
      但是自从扶桑国的小泉次郎上台之后,两国竟然默契的停战了。
      而停战的原因是两国都没有钱了,需要休养一段时间。
      这并不是帝国想要看到的。
      所以林逸打算,给两国一些钱,让他们富裕一下,手头拿着总有一些资金。
      这总比帝国给他们无偿贷款要好吧。
      而且他们拿了这一笔钱,最后还是要向帝国购买物资装备。
      说完这些之后,还是再说说帝国的布局。
      首先,在北方,帝国军部已经批准李金基的提议,准备夺取中西伯利亚地区。
      这件事已经在开始做了,预计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布里特亚战役就很有可能正式开战。
      这又是一场双方投入超过百万人的战役。
      这里可能会有人问,为什么欧洲那边动不动就是双方投入两百万人的大型战役,怎么到了大夏这个人口大国,战役规模反倒是小了很多?
      这其实和大夏的战术特点有关。
      欧洲那边交通网络发达,可以支持他大规模调集军队。
      并且欧洲那边动不动就是把战线拉个几百公里出来。
      有这样的战场宽度,进行几百万人的大战役,很正常。
      另外一点,就是欧洲那边的战术缺乏,习惯性喜欢正面对敌,拼的就是一个双方后勤实力。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战争规模大,投入的兵力多,时间长。
      而大夏这边却恰好相反。
      首先是交通问题,除了帝国本土,交通便利之外,你再看看周围的国家。
      高棉,安南,东吁,暹罗,哪一个不是之前的殖民地?这地方的交通能好?
      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如果让大量士兵投入到战斗之中,那么后勤的压力会成倍增加。
      目前这种一个方向,几十万人,是帝国军部通过计算,得到的最优解。
      第二点就是帝国的高级指挥官,相比较那种无脑的

第429章 帝国开战后的情况(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