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许家出秀才这事儿,已经过去半个月了,日子是越发难过了,一天比一天旱,原本预计着就这几日下雨,如今雨也是不下了,收税的人也还没过来。
北方如今大旱,许多村子都逃荒寻找新出路了。
顺安镇,杏花村,柳树下。
里正喊着破锣嗓子:
“咱们也得准备逃荒了,不仅逃荒,也得逃蛮人,咱们村子是离边关最近的一个村子,我在镇上衙门当值的儿子冒着危险带着消息回来的,边关守不住了,赶紧回家收拾东西走吧!”
里正说完,村民就闹翻了天!
“老天啊,这都什么事啊!”
“我不想走,逃荒啊!我才过十几年安稳的日子啊!”
里正敲了敲手中的锣。
“行了行了,大家赶紧的收拾东西,估摸着那群蛮夷破了边关,四五个时辰就到杏花村了,咱们村子离官道最近,赶紧回家收拾,趁着天黑赶紧走路,蛮夷晚上估计也要休息,趁着这段时间早点走,就能多活一天!”
“收拾完后,在柳树下集合,最多等半刻!”
大家手忙脚乱的回家倒腾行李。
许家一家人回到家,气氛有点低沉,年纪最小的也感觉到了大人的不安。
“行了行了,三个儿媳和我一起弄干粮,其余人赶紧收拾行李,家里还有三个板车,先把粮食装上车,一车装粮食,两车装一大家子穿的用的,最小的给哄睡了放床上。”
许张氏吩咐家里老小做些什么,粮仓的钥匙给了许光灵,许爷爷带着三个儿子赶紧将养的一些家禽杀了做成咸肉,妇人们和面,做干粮。
厨房里热火朝天,做着流水线,许董氏烧柴火,许奶奶和许梅氏和面,醒面,许陈氏来掌勺。
为了多做些干粮,也不噎人,许陈氏摊了一张又一张的薄饼,既填饱肚子,做的份量又多,又用火给烘着,可以放很长一段时间。
厨房外边,各房男人,小孩儿都帮着大人收拾着行李。
许光灵力气大,三两下就将粮仓里的粮食搬了出来,按照大小给它排序好,弄好粮食,又回屋收拾自家穿的用的,将需要的丢在床上,快速折叠分类,打包。
在厨房里许董氏以前也逃过荒,家人全在途中死去,然后在杏花村相中了许家二儿子,就留在了杏花村。
大伯娘许梅氏是隔壁村嫁过来的,因为家里重男轻女,要了许家五两银子聘礼,加半头猪肉,半分陪嫁都没有,大伯娘对娘家早已死心,还好许奶奶知情达理,没怎么刁难,反而当许梅氏亲女一样,嫁过来享受一段日子,自知理亏,家里干活从不怨言。
许陈氏都是一个村儿里的,陈家也是十几前逃难到杏花村安家落户,许奶奶不想让小儿子娶个远的,就在杏花村,让小儿子自己选,然后她好去下聘,许德清一眼就相中了从外地落户到杏花村的许陈氏。
许奶奶也没说啥,等陈家安顿好,就拜托一老姐妹说亲,缘分就是这么奇妙,陈家也很担忧自家女儿未来的亲事,女儿已经及竿儿,当许家来下聘时,又被媒婆对许家夸的天花乱坠,想也没想的就应下了。
许家男丁多,干活也是顶顶的,更不用说许德清当时已经是童生,就算不干活,挣银子也是村里最多的。
爷爷带着爹他们对家
第2章 逃荒蜀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