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屯长此行带的人可不少。
其中铁匠大师有五人,已经留在了军营。
余下的。
石匠三人。
木匠六人。
从上郡青草马场调来十七人,其中又包括喂马的、养草的、培育的各数人。
剩下的,便是从上郡各处征来的农民。
拖家带口的,就以农民居多。
劳力在六十人左右,总人数八十多。
因此姓马的,才有了一个屯长的职称。
只是这个屯长和军中的屯长,分量就没那么重了。
马屯长带着一屯的人,在新的营地驻扎之后,便开始了相应的任务。
开辟马场,开辟农田。
而马屯长遇到的难处,正是关于马场的。
图家堡西边,也就是马屯长等人驻扎的营地外,有着很开阔的平地。
用来开辟农田,很简单,但要是开辟马场,就很考究了。
马场可不是光地势平坦就行。
马场马场,用来养马,对于马所需的草料,就很重要。
就现在大秦的马场来说,草料都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也就是马场不光地势平坦,对于马场之上的草料更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不然,养出来的大马不会太好。
“你是说,你们想在选定的马场之上,移植上郡青草马场的青草?”
“这可是一个大工程啊。”
公子煊看着马屯长道。
马屯长闻言,腰弯的更低了。
“是的大人,图家堡周边的草地,小的都去看了个遍,目前没有发现优质的青草供我们栽种。”
“因此,只能向上郡求助。”
“军侯大人跟小的说过,一切事由都听大人的,因此只能劳烦大人跟上郡的大人们开口了。”
马屯长接着说道。
公子煊闻言,皱了皱眉头。
接着道:“如果这样的话,新的草料什么时候能够出来?”
马屯长沉默了片刻,估计在估量,接着开口道:“抛开新马场的土质不说,从栽种到收割,至少四个月。”
四个月?
如果还要向上郡申报的话,申报通过,再挑选青草,最后到运输,整个过程恐怕也要一个月。
如此一来,就是五个月的时间。
公子煊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可等不起那么久。
因为现有的草料,可不足够公子煊的三营撑上五个月。
至多一月,三营本就不多的草料就会见底。
这就是两百匹甲等大马带来的影响。
光是这两百匹甲等大马的加入,一个月的时间,加上原有的大马,就会消耗掉三营整整半年的草料储存。
而草料储存,每一年都是有指标的。
就算现在已经接近年底。
新的指标下达,就现在的消耗速度,也最多维持三个月。
一来一去,四个月,还是等不到新的草料出来。
再一个,在草料上有所限制,那公子煊的甲等大马怎会保持最充沛的体力。
甲等大马当做丙等大马养?
这不得心痛死!
“马
第32章 甲等大马带来的问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