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章 父慈子孝,皆大欢喜[1/2页]

人在三国,我为汉室风骨 登临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六月。
      荆襄大地,一改三月荒凉。
      极目望去,望不尽的莽莽苍苍,涌涌荡荡;望不尽的顷千绿色,万紫碧光。
      小道旁,杨柳矗立、河水波光粼粼。
      刘琦带着徐盛,策马徐行。
      自他来到这个时代,不知不觉已三个月了,逐渐习惯。
      这种感觉很奇妙,并不像前世一些小说中写的那般简单。
      没有虎躯一震,文武归心;没有弄权傲武,争霸天下;没有美女佳人,一见倾心。
      或许,自己正在走这么一条路。
      但刘琦接触到那么多历史名人,相处下来,是一点点建立羁绊的,他从来没有把这些人当作是工具。
      就像徐盛,偶尔也会像他这个年纪的少年一样迷茫哀愁,兴奋欢呼。
      如果可以选择,刘琦是发自内心地希望天下太平。
      “主公,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我徐盛相信你绝不会是那种见色起意,大逆不道之人!”
      一路上,刘琦和徐盛解释了自己当初离开荆州的缘由。
      徐盛愤愤不平:“我徐盛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遇到主公这么好的人,他们都把我当成孩童,唯有主公视我如兄弟,若是蔡夫人再欺负主公,我拼死也要教训教训他们!”
      “不行!我们此次前来襄阳,并不是为了寻衅问罪,而是为了三郡百姓的口粮。”
      “万一他们……”
      “没有万一,纵是再大的奇耻大辱,我们也要忍着。”刘琦望着徐盛,认真地说道:“淮阴侯韩信受过胯下之辱,始皇帝嬴政曾寄人篱下,和他们相比,这又能算得了什么!”
      “徐盛记下了!”
      徐盛朝刘琦拱了拱手,眼中少了一丝锋芒,多了些许坚毅。
      过了半日。
      二人来到襄阳城。
      整个襄阳,顿时轰动。
      这些日子,刘琦可以说是从籍籍无名到人尽皆知,常常与仁义挂在一起。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
      天能不能看到不知道,可人看得比什么都清楚。
      刘琦并没有急着见刘表,和徐盛找了一间客栈暂且住下。
      “刘琦公子,可住在此处?”
      一名带刀侍卫闯进了客栈,向掌柜问询。
      掌柜的急忙上前,拱手拜道:“军爷,琦公子在小店下榻,不过他先前吩咐过,不让人轻易打扰。”
      刘琦并未特意隐藏自己的行踪,可也不想被闲杂人等骚扰,故有此一幕。
      “吾乃州牧府侍卫,特来传告州牧大人的命令,劳烦掌柜的通禀刘琦公子!”
      这侍卫抱拳还礼,讲明来意。
      掌柜的一听侍卫是州牧大人之命,不敢阻拦,指着楼上的房间:“那里便是刘琦公子的住处,军爷快去吧!”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
      正在泡脚的徐盛哗啦一声,从木盆中抽出,光着小脚板来到门口,右手按在腰间的短剑上。
      刘琦盘腿坐在床边,放下手中的竹简,淡淡一笑道:“不必紧张,除了刘景升,在襄阳还没有人敢害我。”
      “我父亲交待了,让我倍加小心,主公不同以往,乃三郡百姓之主!”
      “好了,开门吧。”
      徐盛小心翼翼地打开房门。
      刘琦看清来人,招呼道:“原来是张三兄弟,快快请坐!”
      想不到刘琦公子还记得自己,张三心中一阵感慨。
      “不敢和公子称兄道弟,属下前来,有要事相告!”张三关上房门,走到刘琦近处,抱拳一拜。
      “张三兄弟,当初琦身陷囹圄,多亏你愿意相助,何必见外!”
      “唉!愧对公子,在下见到了刘磐将军,并未说服他前来襄阳。”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刘琦诚恳地说道:“你愿意跑一趟,琦便已感激不尽了。”
      “属下早已听闻公子的事迹,五体投地,今番前来,是想劝公子莫要去州牧府!”
      张三见刘琦言辞恳切,放下了心中的忐忑,不再犹豫,直言相劝。
      “哦?为何?”刘琦愣了一下,纳闷道:“你不是替刘荆州来请我入府的吗?”
      “公子神机妙算,属下的确是受了州牧大人之命,宣公子明日到府衙相见。”张三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可公子有所不知,那些人害你之心不死,一旦你去了府衙,恐怕难以全身而退。”
      刘琦皱起眉头,反问道:“不会吧!虎毒尚且不食子,刘表难道真的要置我于死地?”
      张三苦笑着摇了摇头:“非也!”
      “主公他并不想害你,而是蔡氏欲图谋公子徐州三郡。”
      “实不相瞒,昨日主公和蔡氏在房中议事,在下路过,听到了他们在谈论刘琦公子,没想到今日公子就来了襄阳。”
      刘琦闻言,不禁莞尔。
      原来不止蔡夫人擅长窃听,张三倒是一个有心人。
      “张三,你但说无妨,我刘琦绝不害你。”
      “在下相信刘琦公子的为人,不想看到公子被小人所害,故前来告知。”接着,张三一五一十地讲述道:“蔡夫人举荐族弟蔡中任宛城太守,又推举族弟蔡和前去徐州接管三郡……”
      不等张三说完,徐盛勃然大怒道:“安敢如此!他蔡家有什么资格插手徐州之事,主公和一众兄弟九死一生才拼出一块根基,她真是敢想!”
      “我是不可能把徐州三郡拱手相让的。”刘琦面沉如水。
      “蔡氏并未直言,只是借口主公到了成亲之年,准备给你安排一门亲事,让你去镇守江夏。”
      “亲事?”
      “主公听到蔡氏这么说,才有所意动,正准备遣使去徐州寻你。”
      刘琦冷静下来,轻笑着说道:“看来,江夏和我甚是有缘。”
      前世,他就被安排到了江夏。
      经过一番波折,没想到他又回到了原点。
      他年方十九,按理说,的确该成亲了。
      而且,他那个愚蠢的弟弟刘琮才十七就娶了蔡氏的侄女蔡环。
      当初,蔡环看上的并不是刘琮,而是他刘琦。
      蔡夫人也是对刘琦青睐相加,亲自提亲,准备扶持刘琦。
      但万万没想到,刘琦前身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蔡环。
      刘琦见过蔡环一面,那蔡环容貌出众,虽比不上貂蝉和吕玲绮,倒也称得上是小家碧玉。
      若是刘琦,说不定就答应了。
      送上门的媳妇儿,不要白不要。
      要知道,在后世娶上一个这等白富美,是何其之难!
      光是彩礼就……
      扯远了。
      可刘琦前身似乎对蔡家很不满,惜身如玉,以致于和蔡家生出间隙,将矛盾摆到了台面上。
 

第22章 父慈子孝,皆大欢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