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章 来自准岳父的嫌弃[1/2页]

人在三国,我为汉室风骨 登临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见信如面,弟不辱使命,在下邳收服刘琦侄儿麾下郡守鲁肃和都尉徐斌,前途一片明朗!”
      “只恨无余力,否则便可让张绣和陈宫归降。”
      “粮草之事还望早日兑现,以免张绣那厮狗急跳墙!”
      “兄弟安好,姐勿挂念!”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短短五句,道尽了蔡和的肺腑之言。
      蔡氏见字迹真详,放下心来,冷笑着说道:“刘琦这小子倒是一如既往地老实,在外面碰到张绣那等心狠手辣之辈,才又想起荆州的好处。”
      为了提防刘琦,蔡氏并没有一口气让蔡和携带五百万石的粮食,而是分批押运。
      经过这些时日的试探,蔡氏才算放下心来。
      刘琦还是那个刘琦。
      整日闭门不出,见人木讷便会行礼,倒是不负慈孝之名。
      刘表看到的书信和蔡氏差不多,并未多想,只是嘱咐主薄蒯良尽快将粮食备齐,等着蔡和取用。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刘琦面上淡然,可心中却有些着急。
      不久之后,袁绍和曹操必会爆发一场大战。
      若不是趁机而起,无论后面是曹操赢了,还是袁绍赢了,他眼下的局面都将难以维持。
      而且,刘琦心中还藏着一件东西。
      那便是汉献帝刘协托贾诩传给他的玉带。
      玉带固然珍贵,可里面另有玄机,乃是刘协向他求救的诏书。
      刘琦并未将张扬此事。
      一是他此时不宜和曹操反目,二是他根本没有实力和曹操反目。
      不过,刘协毕竟是他的皇弟,置之不理也不妥。
      刘琦能做的不多,只能暗示刘协不要轻举妄动,只要他老老实实的,曹操绝不敢害他的性命。
      如果没有刘琦的出现,历史上的衣带诏事件牵连了不少人。
      建安五年正月,也就是两年后。
      刘协用鲜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国丈董承。
      董承对外宣称接受了汉献帝衣带中密诏,与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谋杀曹操。
      没过多久,事情泄露,董承等人尽皆伏诛。
      连身怀皇子的董贵人也被处死。
      只有刘备逃往袁绍处,袁绍趁机起兵,奉衣带诏讨伐曹操,天下迎来巨变。
      虽然距离衣带诏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可刘琦担心由于自己的蝴蝶效应可能会引起不可预知的变化。
      眼下刘协给他的诏书只是想脱离曹操,他和曹操的矛盾并没有摆到明面上,尚有回旋余地。
      不过,随着刘协逐渐长大,曹操压力山大。
      曹操将朝廷大臣换了一遍,先后罢免杨彪、司空张喜,任荀???惺榱睿?郁砦?惺槠蜕洌?剃盼?惺椤
      不仅如此,曹操的心腹和家将更是占据着司隶、豫州、兖州各地的太守之位,大权在握。
      纵然刘协再不甘心,只能先忍着。
      否则,汉室为数不多的忠臣只会死得越来越多。
      这一日,清晨。
      刘琦找到刘表请辞:“在府中一直清闲无事,孩儿想去许都走一遭。”
      没想到刘表果断拒绝:“不行!那边兵荒马乱,你一介儒生,岂能把自己的性命当儿戏!”
      “那我留在府中,岂不是虚度年华?”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刘表负手而立,见刘琦一脸不快,语气缓和许多:“等你成亲以后,可以在荆州和徐州两地散散心,我会派人护你周全!”
      “好吧!”
      刘琦拱了拱手,又回到屋里练字去了。
      “倒是心急,看来确实是长大了。”
      刘表望着刘琦的背影,意味深长地一笑。
      在刘表的催促下,蔡氏见黄家迟迟没有回信,亲自前往江夏去给刘琦提亲。
      “承彦,在想什么,能把女儿嫁给刘琦,已是他高攀了。”
      自从刘琦交出徐州三郡之后,蔡氏看刘琦也顺眼许多。
      若不是蔡家没有合适的女子,蔡氏真想给刘琦安排一位自己更为亲近的女子为妻。
      之前蔡氏给刘琦介绍黄月英,本就是借着黄月英的丑名故意让刘琦难受。
      说起来,蔡氏也有多年没有见过黄月英。
      不过,蔡氏每每想起刘琦听到黄月英之名那委屈的样子,心中都无比畅快。
      从襄阳到江夏,不过一日路程。
      蔡氏坐在八抬大轿,游山观水,硬生生耗了三日。
      有江夏太守黄祖亲自带路,蔡氏越过崇山峻岭,来到荒郊野外,这才寻到黄承彦的住处。
      且看。
      峰峦叠嶂,山岚雾霭。
      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黄承彦容貌清秀,发髻斑白,一袭青衫,望着这山间美景,心旷神怡。
      可他一想起自己女儿的婚事,就有些头疼。
      “该来的,还是来了。”
      远处传来一阵响动,黄承彦看到黄祖带着一队侍卫护送着一顶轿子,蓦然叹气。
      “承彦兄,别来无恙!”
      “黄太守,你公务繁忙,怎么会来寒舍?”
      “我不来,怕是蔡夫人连你的家门都寻不到,你倒是躲得清净。”
      黄祖说着,给蔡夫人拉开帷幕。
      蔡夫人从车轿中踩着仆人移步而下,轻笑着问道:“承彦,你若是有心出仕,去襄阳如何?”
      “蔡夫人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黄承彦露出一抹苦笑,推脱道:“出仕就算了,我自在惯了,不去襄阳添乱。”
      三人寒暄着往事,来到一座庄园之中。
      各自入座,一个名叫老黄的老仆人熟练地奉上茶水。
      三盏茶过后,蔡氏提起黄月英,说起正事:“一晃这么多年,老黄垂垂老矣,月英该不小了!”
      “嗯,还行。”
      黄承彦心不在焉地应付着。
      蔡氏察言观色的能力还是有的,直言道:“我给你修书数封,托黄太守、庞德公和水镜先生司马徽等人传给你,承彦兄不会没收到吧!”
      “实不相瞒,我收到了。”黄承彦当着黄祖的面,不敢说谎,解释道:“只是事关小女终身大事,我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蔡氏不再拐弯抹角,朗声说道:“那好,刘琦公子乃皇室后裔,又是荆州牧之子,如今更是被封为徐州牧,领后将军之职!”
      “如此俊杰,尚未及冠,无妻无妾,纵观天下也难得一见。”
      “月英虽出身黄家,但刘琦配她绰绰有余!”
      此言一出,黄承彦面露难色,心中暗道,看来今日蔡氏绝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不过,黄承彦并不是趋炎附势之辈,坦然道:“刘琦公子素来慈孝,仁义之名响彻天下,吾亦有所耳闻。”
   &

第24章 来自准岳父的嫌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