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张仲景和黄忠到来广陵之后,刘琦一直没有想好如何安排二人。
张仲景还好,无心仕途,待他养好身体再说。
黄忠勇冠三军,有将帅之才,初来徐州反倒是不便安置在高位。
刘琦没有想好之前,并没有急着任命。
一转眼,日子到了建安三年十二月。
徐州迎来了第一场雪。
轻柔的雪花依旧飘飘悠悠地落下,不紧不慢,刚刚好。
一夜过去,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整个徐州城犹如银装素裹。
刘琦脚踩长靴,一袭白衣,披着淡蓝色锦袍,站在白雪皑皑的庭院之中,欣赏着雪景。
悠然闲适的气氛持续不久,从府外响起咔嚓咔嚓的脚步声。
贾诩踏步而入,和刘琦招呼道:“主公,真是好兴致!”
“瑞雪兆丰年,明年开春咱们徐州又有了好收成,我兴致岂能不好?”刘琦迎上贾诩,淡淡一笑道:“文和,我可是有好几日没见你了。”
“我可没偷懒,这不是刚把李需给接回广陵吗?”
刘琦一听贾诩的话,面色动容:“可算是等到了李需,他再不回来,我都准备亲自去江东走一趟。”
“主公,你可不能再乱跑了,那江东小霸王虎视眈眈,恨不得跨江来攻打广陵!”
“我又何尝不想攻取江东?只是时机未到。”刘琦心心念念造船之术,随即问道:“李需回来了,他人在何处?”
“在江都城外。”
刘琦一听,朗声喝道:“来人!备马!”
贾诩连忙劝说道:“江边寒风呼啸,主公不必亲自前往,有什么吩咐交给属下去办!”
“李需能受得了寒风,为何我受不了?”
刘琦一句话就把贾诩驳得哑口无言。
吕玲绮将马备好,跟着刘琦一起前往江都,一路风雪交加。
江都县城在广陵最南边,靠着长江下游水道,是整个广陵最适合造船之所。
甘宁和麾下五千水军就驻守在江都,大营结在长江北岸,和南岸的江东水师隔江相望。
“主公,您怎么来了?也不提前打个招呼!”
正在江滩训练士卒的甘宁看着刘琦和吕玲绮两人骑着马,迎了上去。
刘琦翻身下马,拍了拍甘宁的肩膀,应道:“我来江都是为了见李需,他人就在这附近吧!”
“十里之外的浅滩。”甘宁将训练士卒的任务交给了苏飞和徐盛之后,单骑跟上刘琦,一马当先:“俺来给主公带路。”
呼——呼!
刘琦策马奔腾,耳边尽是风声。
狂风凛冽,远处的树枝摇晃着残影,一条条树枝就像一条条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着碎雪。
等到了浅滩,刘琦只觉得浑身透凉,四肢僵硬,呼出的气都变成了白雾。
甘宁神色自若,身上隐隐冒着热气,熟练地将刘琦和吕玲绮的坐骑栓到棚子。
吕玲绮小脸冻得通红,站在雪地中直蹦,活力十足。
刘琦望着不远处浅滩近千人忙活的身影,迫不及待地说道:“走!去看看!”
“主公来了!”
李需大喝一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在李需的带领下,众人齐齐朝着刘琦俯身行礼。
“无需多礼,这么冷的天,诸位还在做工,辛苦了!”
一位老者带着一个少年上前解释道:“主公有所不知,正是要结冰,才好建造船坞。”
李需见刘琦一脸茫然,连忙介绍:“这位是广陵施家的老船匠施青,之前是朱家商行的伙计,如今担任工头之职。”
刘琦点了点头,注意到那个少年盯着自己打量,随口问道:“这少年是?”
“他叫施然,曾是朱治的养子。”
施然!
朱治的样子朱然!
又是一位吴国名将。
刘琦内心欣喜,思忖道:“江都天寒地冻,施然不过一少年,怎能在此受苦,等几日跟我回广陵吧!”
“我……我想和青叔待在一起。”
施然并不像徐盛那么外向,有些胆怯地躲到了施青的身后。
刘琦没有勉强,对李需吩咐道:“让人照顾好他们,此次招募的船工都不可轻慢,若是有什么需要,尽管派人去广陵寻文和。”
“主公放心!”
刘琦望着江边这么多人,吃惊地问道:“这些人都是你从江东招募而来的?”
“没有那么多,属下招募的不到三百,其余皆是江都百姓。”
“三百足矣!”
能招募三百人,已经超出了刘琦的预估。
“属下惭愧!”
“为民,若造船之事能成,你当居首功!”
“全凭着主公威望,人心所向,要不然也不会如此顺利。”
刘琦摆了摆手,轻叹一声:“行了,你我就别客气了,我听文和说,你回徐州的路上还遇到了麻烦。”
李需没有隐瞒,讲述道:“碰到了孙策麾下大将太史慈的拦截,还好有兴霸将军及时赶到,在江上拦住了他,有惊无险。”
“若是修建的入手不够,可以让兴霸他们的水军来帮忙。”刘琦嘱咐了一句,接着问道:“招募的船匠才能如何?”
“主公如此重视造船之事,属下不敢滥竽充数。”
“这样,你挑几个人,我和他们聊聊。”
虽然刘琦先前草拟过造船的方略,交给了李需,可心里还是没底。
这些人究竟能不能造出自己想要的大船?
“属下亦有此意。”
就算刘琦不来,李需近日也准备带着三位船匠工头和一个老水手去广陵。
随后,李需和施青等人拿着一沓图纸,在浅滩边上的木屋里向刘琦禀报施工进度。
“主公,此地靠着长江,顺流而下可入东海,是一个天然港口。”李需铺开地图,指着上面的标记解释道:“江都港足以容纳上百座船坞,正在建造的是第七座。”
船坞是坞式建筑,灌水后可容船舶进出,排水后能在干底上修造船舶。
没有船坞就很难造船,船坞有干船坞、注水船坞和浮船坞三类。
一般干船坞较于常见,江都港计划修建百座船坞,其中八成都是干船坞。
刘琦看着船坞图纸,皱着眉头说道:“不行,太小了,这样建出来的船不会超过五十米长。”
“这可是四十八米长的大舶,主公还嫌小吗?”施青脸色不太好看。
“小,我听闻朱家有一艘五十余米长的楼船。”
第42章 建造船只,扬帆起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