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丹阳郡。
石台城外,流淌着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被称为秋浦。
秋浦河是长江中游的一段分支,时不时泛起微波,浩浩汤汤,薄日和煦,映在水中闪烁着粼光。
河岸以南,连营百座,旌旗招展。
周瑜望着秋浦河,目光往远处的庐江方向看去,沉声说道:“主公,此计若成,江东六郡必会尽归于你我之手!”
孙策身穿重铠,精神焕发,朗声道:“不必忧心,汝之计谋无往不利,那刘勋收下了吾之重礼,去年豫章丰收,粮草屯于上缭城,还怕他不动心?”
“就算刘勋不去攻打上缭,吾就凭身后这两万江东健儿,足以扫平刘勋!”
“公瑾,只要灭了刘勋,你就是此战最大的功臣。”
功臣吗?
周瑜闻言,眼神黯淡。
不知何时,孙策和他之间疏远许多。
就连过年之际,伯符只是宴请族人,以往,从没少了自己。
君臣有别,如今的伯符已是吴侯,自己应该早日看清才对,何必庸人自扰。
周瑜很快就抛开杂念,提醒道:“主公,庐江紧挨江夏,需提防黄祖,切莫大意!”
“此战,吾志在必得!”孙策信心满满。
这一次,孙策可以说是倾巢而出。
不仅将孙坚旧将程普、黄盖、韩当和朱治尽皆带来,还带上了族叔孙静和堂兄孙贲与孙河。
除此之外,校尉吕范,司马凌操,别部司马吕蒙和陈武尽皆上阵。
“三日,再等三日,若是刘勋不动,就让孙贲带领所部分两路袭取庐江!”周瑜思忖许久,犹豫着说道:“我这计策有一个破绽。”
孙策眉头一挑:“是何破绽?”
“如今的豫章太守是华歆,此人素有名望,倘若刘勋不愿攻打,此计难成!”
“公瑾多虑了。”
“但愿如此,刘勋此前派遣刘偕前往豫章借粮,华歆在上缭囤粮三万石,却只给刘偕三千石,二者早已生隙。”
在周瑜看来,刘勋以一郡之地养兵三万余,粮草多有不济,乃自取灭亡之道。
相比下来,徐州牧刘琦就很聪明,迟迟未招兵买马,蓄力待变。
周瑜并未明说,他隐隐察觉到孙策不喜自己提起刘琦。
孙策疑惑地问道:“那岂不是水到渠成?公瑾,你为何愁眉不展?”
“有吾等插足此事,高明之士定会有所提防。”
周瑜并未觉得此计多么精妙,若是他那好友鲁肃便可看穿。
只是孙策攻打庐江之意甚急,只能使出伪盟之计。
如若强攻,庐江和丹阳之间横跨长江,刘勋又屯有重兵,就算是能胜,也是惨胜。
眼下,只能等刘勋的消息了。
庐江郡。
刘勋府邸,满院金银财宝,足足十余箱。
刘偕、袁胤、黄猗和一众麾下相继称贺,气氛融洽。
“那孙伯符号称江东小霸王,如今还不是对兄长俯首称臣,兄长称霸江淮指日可待!”刘偕拍马逢迎。
袁胤沉声说道:“亡兄公路拥兵自重,因粮草不济屡屡败于曹阿瞒之手,主公切勿重蹈覆辙!”
黄猗反驳道:“此时不同往日,上缭不是有粮吗?”
“是有粮。”刘偕一想起被华歆打发三千石粮草就心生怨恨,进言道:“一个华歆就让孙伯符束手无策,还要请求兄长相助,兄长快发令出兵吧!”
刘勋捏着小胡子思忖片刻,骄声说道:“孙伯符对吾俯首称臣,便是吾建立霸业之始!”
“兄长所言甚是。”
“依我之见,还请主公攻取豫章之后,再夺下孙伯符兵权,以免此子有反叛之心!”
“若攻打豫章,某愿为主公前锋!”
麾下文武纷纷请战,全然没有把华歆放在眼中。
就在此时,一个青衫男子从一侧走出,忧心忡忡地说道:“华歆豫章不过数千守兵,不足道哉,可主公不可不防孙策。”
“子扬,此言何意?”刘偕不明所以,指着院中财宝,得意洋洋地质问道:“孙伯符不惜如此重金求兄长出兵,诚意十足,难道他还敢攻打庐江不成?”
刘晔走上前来,连声问道:“我想不出孙策为何请求主公攻打上缭,孙策真的无能为力吗?”
“财宝虽多,可若是性命都没了,要钱财又有何用?”
“还是说孙策此举另有深意?”
待刘晔话音落下,刘偕不服气地说道:“哪怕是没有孙伯符,吾以为还是要取上缭之粮!”
刘勋犹豫了。
刘晔曾被许劭评为佐世之才,他的话并非无理。
可自己粮草本就短缺,袁胤和黄猗带着袁术残部投奔,更是难以为继。
刘勋思索片刻,向刘偕问道:“那上缭当真有粮吗?”
“兄长,吾亲眼所见,至少三万石。”刘偕斩钉截铁。
刘勋又向刘晔问道:“以子扬之见,孙策意欲何为?”
刘晔思忖片刻,应道:“上缭虽小,可城坚池深,攻难守易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庐江内虚。”
“若孙策乘虚而袭庐江,则后不能独守。”
“将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今出,祸今至矣。”
刘偕迫不及待地反驳道:“子扬此言差矣!孙策请求主公齐攻豫章,岂会置身事外,哪里有余力图谋庐江?”
“待夺取上缭粮草,吾等便引兵而回。”
“况且庐江有长江天堑,只需三千兵马,吾可保庐江无虞!”
众人一听刘偕这么说,多有赞同。
“行了,吾意已决!”刘勋看了一眼院中的金银财宝,沉声说道:“孙伯符有义,吾岂能无信,择日起兵攻打上缭!”
“主公英明!”
众人齐声称赞。
唯独刘晔神色怏怏,无端想起徐州牧刘琦之言:刘勋并非明主,阁下胸藏韬略,筹谋善断,不如与琦共襄大业!
……
数日之后,刘勋带领黄猗率两万精兵从庐江攻打豫章,仅一日就夺取了柴桑。
消息传到孙策耳中,孙策大喜,派遣程普引一军从东路攻打豫章的鄱阳城。
刘勋带领大军,连战连捷,越过庐山,再夺取历陵。
三日之后,大军来到海昏县,兵临上缭城。
大帐之中。
黄猗望着随军参议刘晔,兴致勃勃地说道:“有孙策牵制华歆,吾军所向披靡,如今上缭就在眼前,子扬险些错过天赐良机。”
刘勋摆了摆手,欣然道:“子扬所言不无道理,待夺取了上缭城,先将粮草运回庐江再做打算。”
刘晔面露苦笑,无奈地拱了拱手,不再多言。
另一边。
孙策和周瑜率领麾
第46章 伪盟之计,制霸江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