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3章 声东击西,白马之围[1/2页]

人在三国,我为汉室风骨 登临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且说袁绍自领二十万大军入驻汤阴,见曹操连连撤退,便将大营移至黄河北岸的黎阳。
      这日,大雪停了。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白丘。
      黄河南北两岸冰天雪地,连河面上都结得冰足有半米厚,连骑兵都可以平稳度过。
      大营之中,郭图向袁绍进言道:“主公,正是天赐良机,当派遣一路先锋大军趁着河道结冰,奇袭白马。”
      “哈哈!所言极是。”袁绍环顾左右,下令道:“颜良将军,勇冠三军,吾以为可为先锋攻打白马,诸位意下如何?”
      颜良身高九尺余,拱手领命,神色傲然道:“末将只需一万人马,十日之内便可拿下白马!”
      郭图面色含笑,夸赞道:“有颜良将军出马,必会功成,小小刘延绝不会是将军对手。”
      周围文武簇拥在袁绍和颜良左右,纷纷附和,仿佛颜良已经攻下白马一般。
      而此时,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
      “颜良将军性格促狭,虽然勇猛,但不可独自任用。”
      说这话的人正是监军沮授,他目光清澈,声音朗朗,让大营安静下来。
      袁绍脸上的笑意一下子冷了下来,询问道:“公与,难道吾麾下第一大将连刘延都无法拿下吗?”
      “属下并无此意。”沮授硬着头皮解释道:“刘延绝不是颜良将军的对手,可两军相交,当慎之又慎,颜良将军可选一副将同往。”
      颜良瞥了一眼沮授,试探着问道:“监军以为,谁可为吾副将?”
      “在下以为牵子经可担此重任,由他跟随颜良将军,定可尽全功。”
      沮授口中牵子经可不是普通人,乃是刘备至交牵招。
      此人文武双全,少从名师,可惜不谙交际,一直没有得到袁绍重用。
      直到牵招跟随曹操,这才大放异彩,在与异族交手的战场上,招抚乌桓、鲜卑,大破轲比能,堪称一代名将。
      颜良一听牵子经之名,脸色沉了下来,心中暗自思量。
      这牵招算什么东西,武艺平平不说,平日里还对自己多有不敬。
      莫非,其想与自己争功?
      在颜良看来,自己攻打刘延是板上钉钉的功劳,并不想让一个外人来分一杯羹。
      若是自己的兄弟文丑,或者是其他好友,都可以担任自己的副将,唯独这个牵招不行。
      当年袁绍看重牵招的名望,任命从事,可牵招在袁绍军中很快就泯然众人矣。
      颜良冷声拒绝:“监军,若是末将不能攻取白马,甘愿军法从事!”
      袁绍当然是站在自己心腹爱将身边,当即决然道:“区区白马,吾相信颜良将军定可手到擒来,勿再多言!”
      “是。”沮授应了一声,默默退在一旁。
      角落里的牵招先是被沮授提起眼前一亮,而后神色黯然,轻叹一声。
      就这样,颜良提着一万大军连夜渡过黄河,声势浩大地来到白马城下。
      刘延的确不是颜良的对手,以五千兵马苦苦支撑,同时向驻守原武的曹操求援。
      两日之后,曹操得到战报,召集麾下文武议事。
      曹操不甘心地说道:“吾本想弃了白马,扼守延津,没想到袁本初如此小觑于吾,只派遣颜良率领一万大军渡河。”
      荀攸呵呵一笑,提议道:“主公,此乃良机,或许可乱中取胜。”
      “公达,有何良策?”
      荀攸轻捋短须,沉吟着说道:“袁绍势大,若是主公贸然前往白马,其必会携大军援助颜良,到时白马之围难解,吾军也会陷入此地。”
      “既然袁绍主动分兵攻袭白马,那主公可声东击西,牵制住袁绍主力大军。”
      “之后,颜良孤军无援,可令虎豹骑趁其攻城不备,从左右杀出,必败之!”
      待荀攸说完,曹操抚掌而赞。
      郭嘉补充道:“主公不如先进兵延津,佯装渡河攻打袁绍后方,这样一来,袁绍必会向西分兵。”
      “袁本初来势汹汹,亲携大军二十万,除了沿途河网之外,无一关隘,吾无险可守,其必想速战速决,那吾就偏偏不如他意!”曹操打定主意,下令道:“命于禁将军先至延津,伺机渡河,若是袁本初不派兵从延津北岸相阻,文则可自行扰敌。”
      “以妙才和子和为先锋,驰援白马,吾带领后军随后便至。”
      “即日起,全军进兵延津!”
      曹操没了关羽和张辽,只能以夏侯渊和曹纯为先锋,就是不知道颜良是否还能活着离开白马。
      与此同时。
      袁谭兵败高山,回到青州治所临淄城厉兵秣马,准备一洗前耻。
      这时,从邺城赶到临淄的辛评拦住了袁谭,苦心劝谏道:“大公子,切不可再轻举妄动,青州历年遭受兵祸,人马疲敝,百姓思变,当固守险要以求长治久安。”
      袁谭面色不甘,拉着辛评的胳膊沉声问道:“仲治,你说我当真不如刘子麟吗?”
      “大公子何出此言?”
      辛评面色不解,陪着身披锦袍的袁谭坐到了一处亭中。
      袁谭缓缓讲述道:“十余日之前,叔治听闻泰山臧霸和徐州牧刘子麟合兵一处,便献策让吾在高山设伏,以逸待劳。”
      “叔治神机妙算,吾亲自带领步骑两万余大军,没想到却败给了刘子麟麾下八千。”
      “当年,吾跟随父亲北战,立下赫赫功劳,这口气吾咽不下去。”
      辛评听完袁谭的话,心中猜出袁谭所想,长叹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无需多想,并不是大公子不善兵事,而是刘子麟太过强大啊!”
      “纵然大公子您想要在袁公面前有所显露,可时机未到,一举一动只是画蛇添足。”
      “以在下看来,刘子麟相助曹操,却也忌惮曹操,并不会真的会替曹操攻城掠地,青州一时无忧!”
      可袁谭听了辛评的话,心里更不是滋味,叹气连连。
      辛评没有再劝,这位大公子心结很重。
      有些话不能说得太直白,也不是他辛评能直言的。
      其实辛评觉得袁谭真正的对手并不是刘琦,而是三公子袁尚。
      “仲治,你说父亲大人他能击败曹操吗?”
      “如何不能?论出身,袁门四世三公;论大势,袁公占据四州之地;论实力,袁公麾下战将如云,谋士如雨,精锐足足二十万。”
      “父亲击败了曹操,那么谁会继承他的大业?”
   &

第63章 声东击西,白马之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