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了想法,大家就开始分头行动了。
      建业开始挖红薯,挖好的红薯挑回家后,刘桂芳将它们洗干净,留好备用。
      建军开始按照杜鹃画出来的图纸,做机器的外壳和辊轴。
      杜鹃则去镇上,买了一台小型电机,一根皮带和一块薄铁片。
      辊轴做好后,建军在杜鹃的指导下,将薄铁皮戳出无数个小眼,然后把它包裹在辊轴上。
      辊轴做好后,嵌入外壳,将滚轴与电机用皮带相连,将从系统里取出来的电池安装在电机上,一个小型破碎机就做好了。
      抛开电池,机器成本大概在四百块左右,比买现成的低了很多。
      机器做好,大家都很稀奇,都想见识一下机器的威力。
      村里没通电,就用上了电器设备,还是自己做的,只要听说的人,都要来围观一下,不出几日,十里八乡都知道了,蔡家有一台粉碎红薯的机器。
      这天,王小娥领着两个孩子也来看热闹。
      只见机器启动,杜鹃一边加水,一边将洗干净的红薯放进机器斗里,在铁片突起的反复剐削下,红薯成了红薯渣。
      好神奇啊!萌萌和妙妙看着这个新奇玩意,拍手称赞。
      如果平时自己剁红薯,可费劲了,用这个机器,一个小时,就可以粉几百斤红薯。
      至于后续怎么做,大家都知道了。
      粉好的红薯渣,通过纱布将红薯浆和渣进行分离。
      然后将红薯浆倒进水泥池里,经过一天时间的沉淀,淀粉全部沉在地下,只需要将水舀出来,就可以得到红薯淀粉了。
      至于红薯渣,可以做菜吃,也可以喂猪,肯定是不会浪费的。
      有了淀粉后,就可以烫粉了。
      在灶台上烧一大锅水,等烧开后,淀粉水倒入烫粉盆,将烫粉盆放在开水上烫,不一会淀粉水就会凝固,变成透明的粉皮。
      粉皮烫好后,端到外面,把它弄下来,挂在竹竿上晾晒,等粉皮半干的时候,将粉皮取下,切成丝,再继续晒,直到最后晒干,就是红薯粉成品了。
      这是清水村制作红薯粉的传统工艺,是手工粉,相比机器做出来的粉来说,没有那么规则整齐,但原料更纯,口感更好。
      很多市里人,宁愿花高价买手工粉,也不愿意买机器粉。
      王小娥在杜鹃家呆了半日,帮着干了半日,回家的时候,刘桂芳给她装了一袋子晒得差不多的粉丝,让她回家尝尝。
      第二天,杜鹃干脆直接叫王小娥过来帮忙。
      建军两兄弟的红薯,加起来有两万斤,就算每天打出来两千斤,也需要十天呢。
      况且现在做粉的速度太慢,一天也只能出五十来斤粉,需要多几个人连轴转,才能增加产量。
      很快,小姨李秀莲也过来帮忙了,秋茶已经采完,家里也没有什么事,看到杜鹃每天这么辛苦,过来帮她分担一下。
      杜鹃哪能让她们白干啊,还是老规矩,每天三块钱。
      这样,每天建业负责挖红薯、挑红薯,建军负责洗红薯、粉碎红薯,其他人则负责烫粉、晒粉。
      很快,头一批红薯粉就出来了,二百斤粉装进箩筐,将堂屋堆满了一个角。
      杜鹃联系了一个包装厂,让他们生产出一批专门放红薯粉的纸箱,纸箱上除了印上红薯粉,净重五公斤外,

第115章 分工合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