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先义拍拍赵先进的肩膀,哥俩推着车,回到二叔家,重新装上东西,再去下一家。
      这次是一个五保户。
      和小儿子一起住,可惜去年冬天,小儿子出去喝大酒,回来走夜路,骑摩托车在弯道的时候,冲进旁边的树林里,撞坏了脑子,现在虽然救活了,但也成了傻呵呵。
      老头年轻的时候当过三年兵,虽然没什么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也曾经卫国戍边。
      是村子里年纪最长的人了。
      赵先义记忆里,他很小的时候,老头就挺老了,没事喜欢坐在村尾的老榆树下,不慌不忙的从烟丝袋子里卷一根旱烟,咕嘟嘟抽上一根。
      但是有一次邻村的几个小子追着赵先义打,老头直接拎着拐杖冲过来,把那几个半大小子给吓跑了。
      不是啥好人,但也不孬,喜欢开玩笑,整天乐呵呵的。
      后来住的草房塌了半边,国家给了政策,在原址上盖了一间小的砖瓦房,只有居住权,没有买卖权的那种!
      老头当时乐呵呵的说这辈子也算是值了,享受了国家的好政策,住进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砖瓦房,逢年过节村里还给米面油啥的。
      后来,冻死在了砖瓦房里。
      房子好,但毕竟还是要人烧火,小儿子撞傻了,整天自顾不暇。
      大儿子虽然也在村子里住,但……没管过他。
      还有俩女儿在外地,生活不好不坏,但也不管他。
      于是某个数九寒天的夜里,老头就硬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赵先义念道。
      “这是古文吧?”赵先进扭头。
      “几千年前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设想。”赵先义笑笑。“出自《礼记·礼运》。”
      “这个月忙忙活活,感觉视野都开阔了,老弟你说的没错,人要走出去,才能明白更多道理!”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赵先义扭头:“意思是说,赶紧找媳妇,生娃……”
      “去一边去!”赵先进摇摇头,把木门上的挂钩摘掉,喊道:“六爷在家不?我和先义来看看你!”
      老头正在房后吭哧吭哧劈柴,闻声放下斧头,缓缓走出来。
      “来给您老送点嚼头,给你放屋子里哈!”赵先进拎着两桶纯良五十三度白酒吭哧吭哧走进来。一桶三十斤。
      老头没啥爱好,就是好一口酒,而且尤爱高度烈酒。
      和二大爷差不多,或者说这年头村里的好酒者,也没啥酒可选。
      每年都有喝了假酒,喝了什么工业酒精的人死掉。
      同样喝二两,三十多度的,肯定不如五六十度的烈酒来得爽,后者喝完往炕上一倒,就是一觉,前者迷迷糊糊,不够劲儿。
      有好菜费酒,没好菜的话,抠个咸鸭蛋,搞两根大葱蘸酱,老头也能喝上一碗。
      为此还有个笑话,

第133章 人世间(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