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4章 一年变成万元户不是梦[1/2页]

功成名就:我重生回去救老婆女儿 猫不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咱们村子的土地不多,一人一亩半的水田,一亩半的旱田,一家四五口人,最多不过十五亩地。年头好的话,旱田能收个七八千斤苞米!好点的话,能到一万斤吧。”二大爷捏掉烟头。
      这是理想状态。
      乍一听,好像卖掉后,也能得到不少钱呢。
      一万斤就是五吨左右,乘以八百多一吨。
      了不得三四千块钱,这都是按照最高算的了。
      像赵先义家里的地,江雪辛苦一年,可能也就卖个两千多块钱。
      但是除去种子,底肥,苞米长到半米多追的肥,等到长到一人多高,还要再给一次肥,期间封闭药,除草剂,加上翻地,犁地,种地,这还没算全家几口人前前后后忙活几个月的人工费用。
      刨除这些,还有什么?
      等到民工潮的时候,难道真以为农民抛家舍业,喜欢去到几千里外的陌生城市,住铁皮箱子,几十人挤在一起,吃包菜白菜土豆萝卜汤,睡硬纸板上?
      还不是因为种地实在是不赚钱。
      作为一名农民,赵先义深知这一点。
      看了一圈,赵先义笑了下,继续不厌其烦的说道:“我呢,正好承包了这次国外投资的工程,和他们聊了聊,正好得知这个赚钱路子,便想着告诉给大家。”
      “问题是,这玩意真能赚钱么?”
      “这个啊,我的答案是能!新加坡投资,一期的就准备养几千头牛,还有羊,这些东西一天要吃掉多少,恐怕是要以几十吨计算的,缺口巨大,而这些草木饲料又不好从远的地方运送过来,成本太高,对方的意思也是如果本地可以生产,达到标准,就尽量用本地产的,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稍微价格抬高一些。”
      “那……是多少啊!”
      “大概在七十到一百之间,但价格是浮动的。”
      “七十?一吨?”
      “对!”赵先义点头。
      “这……太便宜了吧!”
      “这可不便宜了!一吨啊!一千千克!什么概念,长到九月份的苞米,下一场雨,一根从头到顶的总共多重?我不知道,但我估摸着,七八斤有了吧?一亩地不得个五六千颗,乘以这个重量。”赵先义摇摇头,说道:“我听说,现在有专家已经培育出专门用来青储的品种,有的能长到三四米高!”
      再过些年,农民还要多一项花费,需要在玉米长到一定高度后,背着打药桶打一遍药,为的是让玉米杆长的矮一些,这样可以有更多的养分用来结棒。
      而且,玉米杆太高太重,也没用,对于绝大部分农民来说,这东西就一个用处——烧火。
      每年自家地里的产出足够了,多了拉回家,也是没用,风吹日晒,又要烂掉。
      但要是用来青储饲料,那可就是长得越高越大越好,当然,也要保证养分。
      “那玩意一亩地不得几万斤啊?”二大爷手捏着旱烟,正用唾沫卷好,闻言楞在那里。
      屋子里很多人也差不多。
      就算一颗重五斤,以五千颗算,那也是两万五千斤,七吨半。
      一吨卖七十的话,是五百多。
      账,大家都会算。
      所以很快就有人摇头,说道:“那也不赚什么啊!就算一百块钱一吨,也不过是七百多,照样没啥赚头。”
      “差别很大,青储饲料,不需要太多照顾!至少,

第154章 一年变成万元户不是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