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静等人对于赵总的信服度是极高的。
平时私下里聊天,都认为赵先义这个经理超级好,不是那种吹捧,而是发自内心的。
杜静也不愧是一个先进的工人,思想接受很快,马上就明白了赵先义的核心意图:用低廉的小礼物,来打广告,广而告之……而且,这个年代的城市里的人,还不像后世那么闭塞,很多人还会走亲戚,去朋友家窜窜门。
甚至可能会成为每天都做的事情!
当然,也可能这年月的工人也很少会加班,到点下班,回家吃饭!
住得近的几家主妇凑一起,可能一位大姐就眼尖,发现了这家的盖帘不一般啊,质量又好,又时髦,图案也好看。
保不准就会问。
这一问,其他几家的大姐也发现了,好奇的凑过去,摸一摸,点评一下,拥有的这家女人可能就会带着点喜悦,甚至是自豪似的,介绍道:“这帘子好吧?这可是我从谁谁谁家那个服装店买的,哎我跟你们说啊,那家店里的衣服,品种老多了,男的和女的,老人小孩子,什么都有,分门别类的,什么类型的都有,最近他们家开业店庆,买满一百,就送一条这个帘子,回来盖电视机,多喜庆啊。”
“是呗,这帘子真时髦,料子也好,这么大一块料子,就算是去买也得不少钱呢!”
“一百块钱,能买好几件衣服,质量都好,你看我身上穿的这条裙子,这料子可以吧?才三十五块钱!”女主人赶紧给她们安利。
甚至有可能把新买来的几件衣服都拿出来,让大家看看。
这年头,谁买件贵的,或者好看的衣服,真的会高兴好多天,甚至一个季节穿着都会觉得有面儿。
杜静和几个机灵的小丫头兴奋的想出了更多的办法,比如,印制一批纪念意义的东西,甚至是也可以是手绢。
有春季的,有冬季的,有夏天用的,也有秋天的。
算得上是举一反三了。
赵先义听了挺高兴,但是给她们纠正了一下:“这类产品,不宜太多,但要有新。”
“是怕……影响销售么?”
“简单可以理解为……花样太多,买的人也闹不清楚了,喧宾夺主,我们终究还是一家卖正常衣服的店,还有就是……这些‘搭头其实也要成本的,对吧?不能光为了销量而搞这些。”这属于超前的营销,肯定有用,但目前还不需要,毕竟现在的店还太小,而且,没有自主品牌。
属于过度的营销了。
但是杜静提的事情,赵先义还是应允了。
这时候他想起来上辈子听过的一个笑话。
说的是,南方有家很大的小家电厂,因为制造的风扇的品质太好,一用十年二十年而倒闭了……
赵先义知道,这还真不是一个笑话。
至于那家厂商因为什么而倒闭的,质量太好肯定不会是主要原因。
赠品虽好,但不能太过。
第211章 出主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