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朝的乞巧节和历史上的七夕节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而相同的地方就是,乞巧节和七夕一样,都是女子为了寻觅意中人,会将这份期许放在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灯里面,放入河面顺流而下。
有关乞巧节放花灯,才子佳人因花灯而结缘的话本故事,在宁国是层出不穷。
苏景带着武媚娘下了游船,沿着河岸游览。
整条护城河两岸,被无数盏大的小的,红的紫的,样式各异,争奇斗艳的花灯照亮,仿如白昼。
两岸的游人比起白天,更是不降反增,几乎到了摩肩擦踵的地步。
好在有苏景暗中放出真气,撑开了一片空间,武媚娘和小蝶没有被人流挤到。正高高兴兴地逛着沿岸的商铺和摊位。
因为乞巧节的缘故,沿河两岸的商铺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特意制作的灯笼。
每个灯笼上面,要么写着一副上联,要么就写着谜语,等人过来接下联或者解开谜底。
要是有人能解开,商铺掌柜还会赠送一些小礼物,以此给自家店铺招揽生意。
苏景那古文功底,那就是约等于没有!
让他猜个脑际急转弯都够呛,何况是那些讲究平仄押韵的对联。
不过,让苏景意外的是,武媚娘的猜谜解字实力很强,一路走过来,解开的灯谜和对上的下联,都快将近四十五个了。
好事的百姓见状,纷纷跟在了后面,想要看看这个俊俏的小书生什么时候被难倒!
“第五十七个灯谜!也解出来了!”
“这位公子厉害啊,不管多难的迷题,看一眼就会!”
“哎,你们谁知道这是哪家的公子吗?如此文采,之前怎么没在京城听说过?”
除了周围百姓的啧啧赞叹外,还有无数戴着面纱的少女,望着武媚娘身着儒衫,唇红齿白的模样,分外心动。
有大胆的女子,更是尾随一路,武媚娘每解开一个灯谜,必定为之尖叫喝彩。
苏景见状,忍不住凑到武媚娘身旁打趣道:“媚娘,你看周围这些小姐姐,怕是都被你勾去了魂,想捉你回家当相公哩!”
武媚娘闻言,嗔怪地白了苏景一眼。
这会儿,武媚娘也玩尽兴了,同时也怕真如苏景所言,于是匆匆拉着苏景离开了河岸边。
上了游船,小蝶还在兴奋地讲述着刚才武媚娘大发神威,接连破解五十七盏灯谜的事迹。
苏景则拉着武媚娘,站在游船甲板上,吹着晚风,欣赏着河面上密密麻麻的游船花灯。
两人正你侬我侬,甜蜜相依。
忽然间,左右前后的游船,无不传来惊呼声。
“快看,是樊楼的游船来了!”
“往日樊楼的游船都能夺得魁首,这次想必也不例外!”
“我听说这次樊楼为了稳稳拿到乞巧节魁首,不惜花费重金,请来了号称诗词圣手的金元叹先生!”
“金元叹?这不可能,前几年蔡阁老招金先生入朝当官他都毫不客气的拒绝了,樊楼有天大的面子,能让金先生这样的儒学宗师,诗词圣手赴京?”
河面诸多游船里,有从江南来的士子,闻言哈哈一笑,给众人解释起来。
“诸位有所不知,金先生喜欢方大家,有方大家的地方,必有金先生。此事在江南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金先生愿意赴京,可不是为了樊楼那几个臭钱!”
听着江南士子这么一解释,众人恍然大悟。
心里不仅没有看低金元叹,反而觉得他颇有魏晋风流,乃是真名士。
……
苏景和武媚娘同样也听到了左右游人的讨论。
&nb
第51章 上来就是王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