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醒了午觉,段伶歌就开始着手收拾自己的房间。
她从空间砍了两棵树,刨成平滑的木板,钉在一起做成一张床板,又在床板下面钉了两块木头,将床板从炕上架起来。
她的床连着灶,直接铺上被褥,一旦炕烧的太热就容易起火,架起来不仅不会着火,睡在上面也不会过分的热。
虽然她现在自己一个人睡,随时都可以回到自己的空间里睡觉,但表面功夫还是得做好。
盖好了床板,铺上一层报纸,段伶歌将段妈死活让她带上的厚褥子铺好,又摆好枕头和被子。
铺好了床,她从空间里拿出卷尺,开始测量尺寸,设计她的柜子。
她看了看屋里,还需要一张桌子。现在是1974年,还有五年就要恢复高考了,四十多年前的高考题对于来自21世纪的她来说是很容易的。
但是劳动五年后,以前的知识估计也要忘光光了,所以书还是要日日都读,做好平时的积累,毕竟高考是改变她这一生最佳的途径了。
她在纸上记下数据,又画出柜子的图样后,便出门去老乡家买菜。
农场每天一早都有车把式赶着驴车去镇上,傍晚时分再约定好时间回来,段伶歌想要买菜,也可以选择去镇子上的集市买,不过路程又远,早上去晚上才能回来,耽误时间不说,菜还容易被冻坏,不如去老乡家里买,方便还便宜。
段伶歌刚出院子门,就看见一个圆脸的大娘在她们的大门口张望,看见她出来便招手叫她。
“大闺女,你是新来的知青吧?”
段伶歌点点头“对,我们昨天刚来。”
大娘眼睛一亮“那你们的粮食还没下来吧?我家有多的粮食,你要不要?”
“粮食目前我们还够吃,主要是出来买些菜。”段伶歌问“大娘您家有多的菜可以卖给我吗?”
“有,有!我家的菜有的是,什么种类的菜都有,你跟我上我家来挑吧”圆脸的大娘乐的合不拢嘴,伸手便拉过段伶歌的手,往村子里走去。
今天的天气很好,村口有很多大娘正坐在一起闲聊,看见圆脸的婶子拉着段伶歌步履匆匆的往她家走,隔着老远便喊她“李婶子,你这是干嘛呢?拉着人家走的这么急?”
“不该问的少问,这是我自家侄女,上我家办点事。”李婶子脚步都没停,拉着段伶歌继续走。
段伶歌奇怪的很,知青去村民家买菜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既然说的是去她家买菜,也不至于藏着掖着啊。
于是她慢下脚步,提高声音问“大娘,您不是说带我上您家买菜吗?怎么还没到?”
剩下的大娘听到声音一起哄笑,另一位大娘指着她说“哈哈,看着这面孔应该是刚来的新知青吧。”她停顿了一下又笑道“小知青,别怪我没提醒你,这李婶子家有个傻儿子,你可得小心,别被她拐去家里当儿媳妇了!”
李婶子啐了一口,叉着腰骂到“你家才生了个傻儿子呢!你连个儿子都生不出来,还好意思笑话我!”
被骂的大娘腾的一下子站起来“我生不出儿子,但是我生的闺女个个孝顺,比你那只知道混吃等死的儿子强多了。小知青,快过来,我们各家都有菜,离那个女的远点。在我们农场,人人都知道她想拐骗知青回家,给她儿子当媳妇呢!”
这个李婶子,家里有个快三十岁的儿子,每天好吃懒做,在家呆着啥也不干,在村子里名声臭的很,这么大岁数了也没人愿意嫁给他。
所以李婶子就把目光放在了刚来村子里的知青身上,很多知青不了解村里的情况,也跟她去家里吃过饭。
不过当时李婶子胆子小,也就是把知青拉回家吃个饭,让儿子相看相看。结果知青了解了她家的情况,一个也不敢再去。
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的盼来了新知青,刚好新知青又搬出来独居,正中下怀,李婶子交代了儿子在家等着,这次她准备下狠手,直接把生米煮成熟饭,这样的话,再过两年估计她就能抱孙子了。
一想到这里,李婶子脚不沾地的赶紧来到了新知青的门外,准备拐一个知青回家。
刚巧碰见段伶歌出来买菜,于是将计就计,准备把段伶歌带走。
&nb
第22章 差点给老光棍当媳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