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时钟一圈一圈的转过,终于到了1977。
      恢复高考的文件像风一样吹遍了大江南北,所有的学子和知青们,内心全部蠢蠢欲动。
      可是在萝北农场的好多知青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在农场,只有极少数的知青像袁芳一样,得到了已婚的另一半的支持。
      而大多数和农场里的人结了婚的知青,家里都开始鸡飞狗跳。
      “娘呀,你快来看看这个狗娘养的,!黑心肝的王八蛋!我孩子也生了,他倒好,拍拍屁股想回城了!”
      “我告诉你,想把我撇下,回城找其他的小娘们,不能够!”
      “你生了我们老王家的孩子了,还想着出去上学,我呸!白米饭吃昏了你的头吧!”
      “敢走?我把你腿给你卸了信不信!”
      已婚知青家家户户基本天天都能传来这样的争吵声。
      在农场成了家的男知青们,媳妇整天站在门口哭天抹泪的骂他没良心,要丢下孤儿寡母。
      在农场成了家的女知青,更是被婆家骂不安分,不是去读书,而是要去勾引别的汉子。
      只有他们这些还没结婚的男女知青,或者结成一对的知青夫妻才能在下工以后抽出时间,安安心心的复习考试。
      77年的高考,不亚于现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特别是第一次高考,所有人一开始都是雄心勃勃,认为自己一定能行,天天啃书啃到半夜。
      大家都不想放弃这次机会,万一以后又不让考了,就算是个不太好的大学,就算是个专科,能上也一定要上。
      这是离开农场最体面的一条路了。
      可是他们已经丢下书本这么多年了,怎么可能说捡就捡起来,越读书,越觉得自己考不上。
      所以整个农场就闹得鸡飞狗跳,乌烟瘴气的。
      王铁刚在农场里也没闲着,一直在给各位知青开准考的证明文件。
      经过这一次的高考,农场里的优秀知青们必定会流失,不过王铁刚却并不担心。
      他可以断定,除了段伶歌他们五人组和袁芳,基本其他人都是考不上的。
      既然考不上,就会打消离开农场的心思,从此以后死心塌地的在农场过日子。
      所以像段伶歌这样原本就是鹰的,就放回天空吧。
      萝北农场庙小,盛不下这么几尊大菩萨。
      所有人都在紧锣密鼓的复习,而段伶歌此刻就没有那么紧张了。
      想当年段伶歌也是考过六百多分的人,所以现在考起文化课来,根本就不在话下。
      虽然现在政治是分数的大头,但是段伶歌也已经看了好几年的人民日报了,关于政治方面,整个农场,不,整个县里估计都不如段伶歌掌握的好。
      甚至于很多文件,王铁刚看不懂都要来问段伶歌。
      剩下的就是语文数学和物化,这个年代的文化课对于段伶歌来说,根本就是洒洒水。
      可是其他知

第127章 袁芳早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