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21章 致密原子材料[1/2页]

灾变时代:我能点亮科技树 陈二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致密原子材料。
      根据吕永昌提出的方案,它的原理与致密中子材料相似,但强度肯定比不上与强相互作用力挂钩的致密中子材料。
      首先。
      强相互作用力是短程力。
      当它的作用范围在1.5*10(15)米之内。当距离大于0.8*10(15)米时,强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吸引力,且随距离增大而减小,超过1.5*10(15)米时,强相互作用力急速下降几乎消失;而在距离小于0.8*10(15)米时,它的表现为斥力。
      因此,想要制造致密材料,就必须要克服粒子间距小于0.8*10(15)米时表现为斥力的强相互作用力。
      其次,就算是中子星内部,中子之间也是存在间距的。
      这些中子之间的间距会随着中子星密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
      毫无疑问,间距越小,物质的强度越高。
      通常情况下,原子之间由于距离“太远”,只会存在电磁相互作用力。
      但致密原子材料就不一样了。
      想要让材料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度,必须要竭尽全力压缩原子之间的间距。
      这时候,强相互作用力便开始起阻挠作用了。
      因此,无论是致密原子材料还是致密中子材料,其实都属于强相互作用力材料。
      两者的最大区别,其实只是粒子的种类和间距问题。
      和致密中子材料相比,致密原子材料的粒子间隙要大得多,相应的,材料强度也要低得多。
      因此,在吕永昌看来,致密原子材料其实是迈向强相互作用力材料的过渡技术。
      但不管怎么说,沾上了致密两个字,也算是一种超出了正常物质范畴的高强度材料了。
      话虽这么说,但选择什么原子作为原材料,就又是一个令人头大的问题了。
      和单调的中子相比,原子的花样可太多了。
      不同的原子,最后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
      除了要考虑到原子自身的性质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原子的重量。
      单个原子的重量微不足道,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但若是间距十分细微,甚至于完全相贴的致密原子。
      试想一下中子星的密度和质量。
      致密原子虽然达不到这种夸张的程度,但积少成多之下,它的质量绝不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存在!
      ……
      目标原子的筛选工作花了不少时间。
      一开始,吕永昌根据大量的实验、测试和模拟数据,决定使用氦原子作为致密装甲的原料。
      这其中有好几个考虑。
      氦原子的性质较为稳定,又是宇宙中含量相对丰富的物质。
      此外,它的质量较轻,制造成致密原子装甲也不会为星舰带来太大的负担。
      至于什么金属原子……
      因为自身质量的问题,它们甚至没撑过第一轮初筛,就直接被吕永昌淘汰在了备选名单之外。
      至于为什么选氦原子,而不是选更轻的氢原子……
      和氦原子不同,氢原子的化学性质并不稳定。
      除非它变成氢离子或者和别的原子相结合。
      当然,这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
  &n

第821章 致密原子材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