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40章 恒星捕捉计划[1/2页]

灾变时代:我能点亮科技树 陈二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地球历4460年。
      泛人类联邦疆域,距离开普勒452恒星系29.7光年之外。
      那是一个单恒星恒星系,主星为一颗体型较小的红矮星。
      说是恒星系,其实整个恒星系内除了一些小行星之类的小天体之外,根本没有一颗行星。
      称得上一声孤家寡人。
      这样的星系在宇宙中其实有很多。
      通常情况下,这些恒星系是不会有文明造访的。
      就像它,虽然身处开普勒452恒星系附近,也算是泛人类联邦的首都区域,但上千年来,从来没有战舰进入它的恒星风范围。
      甚至,由于它的体型较小,人联巨构工程部在铺设戴森球的时候都把它略过了。
      但这一天,一支舰队的到来打破了这个恒星系原有的宁静。
      那是一支完全由巨构工程组成的浩大舰队。
      五百多艘【摘星者】,和一艘【夸父】。
      ……
      人联科学院,中心研究所。
      一名名院士正神色兴奋而忐忑地望着全息投影中的画面。
      画面中,赫然是那颗被数百个巨构工程层层包围的红矮星。
      这是人联第一次捕获恒星实验。
      先前,科学院通过【摘星者】与【夸父】相互配合,在小宇宙中塞进了一百多颗不同规模的行星。
      克莱因瓶的入口看起来并不算大,只有一百多公里。
      但那毕竟是四维结构在三维空间中的投影。
      其真实结构的庞大程度是肉眼无法观测的。
      根据科学院的计算,别说恒星了,就是恒星,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被吞入其中!
      正常来说,“入选”小宇宙宝贵席位的恒星,起码也应该是一个g型黄矮星。
      红矮星这样的小个子,还入不了科学院的眼。
      但这毕竟是第一次进行恒星捕获实验。
      稳妥起见,科学院特地选择了一颗体型最小的红矮星。
      当然,捕获成功以后,它会被丢回原位——没办法,小宇宙的空间太过紧张。
      根据科学院的规划,小宇宙内起码需要塞进五颗质量大于等于太阳的中等恒星。
      换句话说。
      在一个方圆一光年的区域里,总共要塞进五颗中等恒星和一百余颗规模不等的行星。
      这物质密度,就是银河系中心区域来了都得喊一声大哥!
      你可以想象一个稳定运行的五星系统吗?!
      你可以想象数十颗行星运行在同一条轨道的场面吗?
      不错,在科学院提出的疯狂计划里,这一百多颗天体,将会在人为的干预下形成一个稳定运行的五星系统,同时,那一百多颗恒星也会平稳地围绕着这些恒星运行。
      计划的提出者……
      毋庸置疑,是叶夫根尼院士。
      这很合理,不是吗?
      ……
      全息画面中,一艘艘庞

第840章 恒星捕捉计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