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9章 调方孝孺国子监[1/2页]

大明:超级军火皇帝 七进七出赵子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解缙能在洪武一朝担任翰林学士以及永乐一朝担任内阁首辅就可以发现,解缙绝对属于顶级人才一类,只是恃才傲物,好直言,一张嘴巴到处得罪人。
      “启禀陛下,臣也知道三个不错的贤才。”陈迪这时出声说道。
      “哪三个?”朱云好奇的问道。
      “翰林编修杨士奇、杨薄、杨荣!”陈迪道出三个人名。
      而这三个人名,在朱云耳边是如雷贯耳。
      但凡知道点明史的人都知道,永乐盛世‘三杨功不可没,而这三杨便指杨士奇、杨薄、杨荣,三人为永乐盛世乃至于宣德盛世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朱云心中不禁感叹,建文一朝的人才那么多,怎么前身偏偏就重用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一干纸上谈兵的赵括呢。
      “杨士奇是翰林修撰王叔英举荐的通史之才,建文二年臣曾对进入史馆的官员进行考校,那么多官员的答卷,唯有杨士奇的答卷令臣耳目一新,至今言犹在耳。”
      “杨薄和杨荣是建文二年进士出身,此二人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行事谋而能断,老成持重,根本看不出他们是刚入仕的官员,特别是杨荣,杨荣曾与臣对饮长言,臣发现杨荣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行事风格挥斤游刃,遇事立断,颇有唐代姚崇之风!”
      陈迪悉数道出三人的优点。
      听完陈迪这一番话,朱云甚是欣慰。
      让陈迪任吏部尚书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识别人才能力拔尖拔尖,一眼就发现茫茫大海中的三颗珍珠。
      “依二位爱卿之见,何人当任翰林学士以及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朱云望着陈迪和张?问道。
      张?回道:“臣以为,解缙在洪武朝任过翰林学士,让他接替方大人的翰林学士一职,甚是合适,只是陛下未将方大人罢职,方大人还是翰林学士。”
      朱云听明白了张?的意思,是要让自己罢免方孝孺翰林学士一职。
      而朱云也早有此准备,伸手从御案上拿起一份诏书,用力扔向张?。
      张?双手接过诏书,不紧不慢的展开观阅,只见诏书上写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方孝孺文采超人,擢升从四品国子监祭酒,钦此!”
      看完诏书后,张?颇为惊讶的对着皇帝道:“陛下要将方大人调到国子监?”
      国子监是大明最高学府以及教育机构,最高官员为祭酒,从四品官职,而翰林学士是正五品官职。
      表面上方孝孺是升官,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因为国子监没有参与军机要务权,这道诏书相当于是把方孝孺踢出大明政治集团。
      这就是张?为之惊讶的原因,没想到皇帝对方孝孺的惩罚如此严重,放假罚俸还不够,还要踢出政治集团。
      “嗯!”朱云轻轻嗯了一声。
      其实将方孝孺调到国子监,并不是他报复性行为,是根据方孝孺的能力深思熟虑的结果。
      方孝孺文采好,知识渊博,可无制策能力,这种情况把他放在任一政治机构都不合适,只有国子监合适,能够充分发挥他的知识,教导国子监学子。
      “可是陛下,如此是否会让方大人以及齐大人黄大

第49章 调方孝孺国子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