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自新军扩编以来,二十余万新军一日就要消耗四千石粮食,而我们城中仅有二十五万石粮食,只够新军六十日消耗!”“一旦北伐大军在漠北鏖战两月不分胜负,将兵粮寸断,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臣也建议以招抚阿鲁台部为主,不到万不得已不发兵北伐!”
户部尚书王钝站在粮食缺乏的角度上反对北伐,主张招抚。
“京城无粮,不代表各地无粮,户部可以在各地征粮。”
武官队列走出一名青年官员,面朝户部尚书王钝说道。
这名青年官员名叫徐增寿,中山王徐达第三子,徐辉祖的弟弟,官至右军都督府左都督。
历史上,徐增寿因私下传递消息给朱棣,在朱棣破金川门之前被皇帝杀死,可由于朱云的到来,历史发生变化,徐增寿没被皇帝杀死,皇帝也没有去问他的罪,战后也没有对他进行清算。
其实皇帝并不是忘记了他,所以没有对他清算,只是看在徐辉祖尽心报国的份上,当做徐增寿没有干过传递消息给朱棣这事,算是对徐家一个皇恩。
听到徐增寿发问,户部尚书王钝愁眉苦脸,神色满是为难的说道:“内战四年,朝廷征集太多青壮,导致各地良田出现无人耕种之现象,致使很多良田荒废,颗粒无收。”
“向各地征粮这个法子,户部也想过,但考虑到目前国情,征不上来粮食。”
徐增寿沉默下来,没有继续说话,退回站位。
“若北伐大军能在两个月内大胜而归,北伐可行!”兵部尚书张?迈步走出文官队列首位,神情恭敬的面朝皇帝俯身作辑行礼道。
翰林学士解缙也随之站出,神情肃穆的说道:“换做之前,大军北伐漠北两个月内结束战争绝不可能,可现在,我大明有日行千里的汽车,两个月内结束北伐战争未尝不能,臣支持北伐!”
“鞑靼的战马可没有汽车跑的快,若是我北伐大军借助汽车在漠北进行横推,鞑靼骑兵只有被我们追着杀的份,臣也支持北伐!”吏部尚书陈迪也开口说道。
“臣也支持北伐!”
“鞑靼掠我边疆,若不伐之,大明天威尽失!”
“臣主意北伐!”
杨士奇、杨荣、杨薄三人也相继站出支持北伐。
支持北伐的六位大臣,毫无例外都是观战过济南战役、北平战役,见过新军战斗力的大臣,正是因为他们目睹过新军战斗,见过新军装备的新玩意,所以才认为北伐有胜利的希望,因此支持北伐。
“臣附议!”
“臣主意北伐!”
“臣附议!”
随着张?等人站出来支持北伐,越来越多的文武百官选择支持北伐。
这些大臣支持北伐,一是看到皇帝器重的大臣支持北伐,明白皇帝也想北伐,懂得看风向,二是身为大明臣子,眼看鞑靼屠戮大明子民,心里憋着一口恨,不揍鞑靼一顿出不了心中这口恶气。
夏原吉、王钝两人看到这么多同僚支持北伐,深知朝廷北伐也无法阻挡,干脆闭上嘴巴,站回位置上。
“好!”
看到文武百官皆支持北伐,朱云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第140章 文武百官支持北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