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人瘦骨嶙峋,一直专注于煮稻种,在听到朱云的问话,方才注意到朱云以及其身后的甘天明等人。
“为什么不吃?”老人淡淡回道,接着继续煮他的粥。
为什么不吃?
老人的回答让朱云一下子愣住。
稻种能吃吗?
不能啊!
这是常识!
你居然回答为什么不吃!
如果这位老人是官员,朱云可能直接把他枪毙了,可这是老百姓,要对老百姓有耐心。
“稻种不应该拿来耕种吗?”
“而且听说这次朝廷的稻种是非常好的稻种,可以种四季,每季都能产粮一千斤以上,你现在把稻种吃了,还怎么收获粮食?”朱云耐下心来询问。
听到朱云的话,老人一边继续煮粥一边摇头苦笑道:“这位公子应该是出身权贵吧,不知道我们的处境。”
“什么意思?”朱云似乎听出了端倪。
“你们权贵不吃稻种,是因为你们不缺粮食,也有田播撒稻种,可俺们呢?”
“不说的别地方,就说俺们这个三家湾,全镇起码有八成以上人家里没有余粮,吃了上顿没下顿,也有八成以上人家没有田地。”
“这位公子,你说我们没有粮食吃,又没有田种,不吃稻种吃什么?”
老人浑浊的眼睛直视朱云,想让朱云给他一个答案。
没粮....
没田....
朱云心中感到一股沉重感,没想到京城老百姓的日子居然这么苦,要粮没粮,要田没田,迫不得已煮稻种。
京城百姓如此,那京城之外的百姓岂不是更惨?
不对啊。
洪武初年太祖爷丈量国土,制定鱼鳞图册,按户发田耕种,理论来说,大明每家每户都应该有田地耕种,只是或多或少,怎么可能没有田地呢?
而且户部分发稻种是按照田地数量分发的,谁家有多少田,就发多少稻种,没田的根本分不到稻植,而刚才一路走过来,不少人家都在煮稻种,很显然他们都是有田地的,要不然官府不会分发稻种给他们。
朱云内心疑惑的想到。
“洪武初年,太祖皇帝丈量国土,制定鱼鳞图册,按户发田,难道老人家和镇里的其他人家没有领到田吗?”朱云想从这位老人家身上找到答案。
老人抬头瞅了朱云一眼,若有所思的问道:“这位公子是外来人吧?”
“此话怎讲?”朱云皱下眉头。
“唉!”老人重重一叹,“公子若是出身京城权贵,再清楚不过我们为什么没田,可若是外来人,不清楚倒也正常。”
“何意?”朱云还是没有听懂老人的话。
老人低下头,没有继续说话,沉默下来,似乎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说。
朱云见状也没有催促,静静等待老人的解释。
不知过了多久,老人终于开口。
“洪武爷制定鱼鳞图册的时候,俺家一户就领到了十六亩良田,可田地没耕几年,颖国公府的人找了过来,说让我们把田交给他们耕种,他们不仅每年帮他
第145章 颖国公府霸占农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