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了涨了!”
“渭水又涨了些许。”
秦牛披着蓑衣,浑身是雨。
大雨倾盆下了足足两日。
好似银河倒灌,悉数泼了下来。
“嗯。”
秦草没有过多言语,只是点了点头。
两日来,他就没露个笑脸。
总是怔怔的看着大雨发呆。
“喜君昨日请巫祝卜辞,说是大凶。”
陈平陪在身旁,长叹口气。因为连绵大雨,他是连忙赶了回来。大雨倾盆,路上泥泞不堪。还有巨石自山涧滚落,险些将马车撞毁。
“大父也于家中祷祀。”
“这雨太大了,必会出事。”
秦草忍不住叹息。
天灾面前,人力太过卑微。
哪怕两千多年后,也难抵抗洪涝。
“咸阳城是谣言四起。”
“怎么说?”
陈平叹息道:“说皇帝自比秦国为水德,亵渎神灵,故天降暴雨惩治秦国。也有传言,说此事与焚书坑术有关,总之……一言难尽。”
“正常。”
秦草倒是没往心里去。
随着秦国版图扩大,天灾自然也多。
长宁乡有位七十岁的老翁,他就经历了许多。王八年,天降暴雨。大河泛滥成灾,数不尽的河鱼涌上岸边,有人赶着牛车跑去寻找食物。几十斤重的大鲤鱼,比比皆是。
还经历过瘟疫,大半个村的人都死绝了。
若非如此,秦氏也不会迁至长宁乡。
按其所言,他活了七十有二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雨。别看就只下了两天,但这却是特大暴雨,这雨就如水倒灌而下。
“暴雨洪涝,洪涝后又易生疫。”扶苏脸上满是愁容,叹息道:“又有地方要遭难了……”
“作为秦民,更难。”
陈平忍不住开口。
“陈君何意?”
“昔日秦大饥,应侯请曰: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昭王则曰: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赏,有罪而受诛。今发五苑之蔬草者,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也,此乱道也。夫发五苑而乱,不如弃枣蔬而治!”
陈平所言,秦草也都知晓。
自商君开始,秦国便行军功制。军功制的核心就在于有功则赏,有罪则诛。昭王认为给灾民粮食,就相当于让有功无功的都能得到赏赐,这相当于是动摇了秦法根基。
当然,秦国不赈灾不代表不救灾。
若真如此,那秦国早tm乱套了。
商君的目的是要废除特权,劳而有食,不劳不获,努力垦荒生产。眼睁睁的看着灾民饿死,那谁来垦荒生产呢?
秦国救灾的法子很简单——以工代赈。别觉得奇怪,以工代赈这玩意儿晏子早在春秋时期就玩过了。先前蜀地遭遇洪涝,郡守李冰负责治理。就以灾民凿离堆,避沫水之害。
除开以工代赈外,秦始皇还会下旨免去一定年数的田税。就像去年徙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直接免去了十二年的赋税徭役。像秦氏昔日迁至武功县,同样免去了三年的赋税。
“陈君慎言。”
“怕什么?”
秦草忍不住开口。
反正在府上,说两句还怕传出去?
有缺点,改就是了。
“此事还是莫要提的好。”
扶苏面露无奈。
这几年出了天灾,他往往都会亲自去救灾。民间疾苦,他看的实在是太多了。除开天灾外,人祸同样可怕。若有人暗中蛊惑,必会生乱。
他也曾谏言,希望秦始皇就近调动粮仓救济灾民。结果就被皇帝狠狠怼了顿,还说此为乱道也。灾民无功却能得救济,如此反倒会助长歪风。
况且粮仓的粮食是用来救济灾民的?
是用来打仗的!
就算积粟如丘山,也不能白给灾民!
这就是时代不同,所带来的局限性。
“小苏,这你就错了。”秦草则是认真道:“是,秦法的确有此规定,但不代表这就是对的。很明显,小苏你不了解皇帝。”
“???”
扶苏差点没吐血。
我是长公子,我还没你了解?
……
在秦草看来,秦国的确有诸多缺点。
可要没缺点,他这穿越者还咋混?
准确来说,哪个朝代没问题的?
秦废分封行郡县,注定是条新的路。
所以,走至岔路也很正常。
只不过,需要及时纠正回来。
陈平旋即颔首点头,感慨道:“皇帝处处求新求变,也听得进劝谏。齐人茅焦劝谏皇帝,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李斯献谏逐客书,皇帝乃止逐客令。是谓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非愚儒所知!”
你怎的又冒出来了?
扶苏瞪着眼,怒目而视。
你说谁是愚儒呢?
&nbs
第175章 不卖就不会亏,草平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