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安此次演讲的这三句话火了,热度比之横渠四句也不遑多让。
经过大历文报的宣扬,赵瑜浚也得知了苏长安这三句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赵瑜浚在御书房写下了这一句话,“大历多几个这样的臣子,何愁不兴盛。”
第二天一大早,苏长安就跟着苏钰杰进了皇宫。
苏钰杰已经打过招呼了,一入皇宫,就有一个公公迎面走来。
“杂家见过苏大人,这位便是苏长安苏师吧。”丁公公满面笑容。
“劳烦丁公公了。”苏钰杰给苏长安介绍道,“这位是丁公公,祭祀大典中,有什么需要的,就与丁公公说。”
“长安见过丁公公。”苏长安拱手行礼。
“苏师,折煞杂家了,当不得苏师行礼。”丁公公虽是这样说,但看到苏长安给自己行礼,眼中多了几分神采,语气也更加和善了。
“苏师的大名,杂家在宫内都听说了。”丁公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苏师请跟杂家来。”
今天还要上朝,所以苏钰杰看着丁公公把苏长安带走后,就前往上朝了。
“苏师,这宫里的规矩繁多。”丁公公边走边说道,“苏师来此是为了祭祀大典一事。”
“所以苏师,你除了宫庙外,就不要随意走动了。”
“尤其是后宫更加不得进入,擅闯后宫可是一件大罪。”
“长安明白。”苏长安点点头,他是嫌自己命长才会去闯后宫,后宫是什么地方?那是皇上女人住的地方。
苏长安的谦虚守礼让丁公公暗自点头,很快他就带着苏长安来到了宫庙。
宫庙,是皇室平日里祭祀的地方,每逢大事,都会在此举行祭祀。
宫庙内就是一块极广的平地,在其上摆放了一尊大鼎,鼎身刻满了繁杂的文字,连缀的花纹,古朴大气。
就单单看着这尊大鼎,就能让人感受到无比庄重肃穆的气势。
此时在大鼎周围,有不少人在忙碌着,忙着把祭祀用的器具,摆放到正确的位置。
祭祀的流程,丁公公与苏长安说了一下。
“苏师应该知道这次祭祀大典,是大历建国百年的祭祀大典。”丁公公对着苏长安说道,“与以往祭祀大典不同。”
“苏师你需要做一篇文来稳固国运,护佑大历国运昌隆。”
苏长安点点头,这个事情苏钰杰和他说过,国运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放在现代,苏长安是不信的。
可来到大历修道十七载后,苏长安信了,因为他冥冥之中,能够隐约的感应到国运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
至于做什么文章,苏长安心中已经有了计较,接下来就是把祭祀大典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接下来的日子,苏长安每日都在宫庙,期间苏长安还把清尘观的人叫过来做帮手。
几天之后,朝贡的使团陆陆续续的来到泰安。
浩浩荡荡的车队驶入泰安,宣示着百国来朝了。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每天都会有载满朝贡的物品的马车进入泰安,礼部的人负责这些使团的住宿,同时把每个国家朝贡的物品登记造册,送入国库。
距离朝贡的时间的还有几天,所以一些先赶来泰安的外国使团,这些天都在泰
第181章 朝贡使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