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老汉紧张的厉害,
朱祁镇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果然如成振所说,这宝钞早已经在民间没有了信任度了。
心中对南京的宝钞新政莫名多了一些担心,这一步关乎着自己的整体规划,千万要顺利才行!
这边王德发最终还是付了四枚黄灿灿的大子,让老汉又露出了笑容。
“小哥儿,这大早上的光吃包子有点嘴干,不如去隔壁要两碗豆花尝尝!”
朱祁镇一怔,看向隔壁,
却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妪,自己操持着豆花摊,碗里的豆花雪白细嫩,颤颤巍巍的非常诱人。
“那行,小爷我就再来碗豆花尝尝!”
老汉一听笑容更盛,连忙招呼起来,
“他娘,赶紧给小哥端上两碗豆花!”
朱祁镇见状一乐,心道怪不得这老汉给自己推销豆花呢,原来都是一家人。
等包子和豆花齐活了,
两人不顾形象的蹲在包子铺边上一口豆花一口包子的大吃起来,实在是饿急眼了。
老汉还贴心的递上了两个小板凳,
“掌柜的,你们这生意做的够全乎啊!日子过得还行吧!”
朱祁镇塞进去一个包子,话匣子就止不住了。
老汉哈哈一乐,
“都是托咱正统爷爷的福,可是太平的很啊!我老汉买一天包子,足够一家人过活的,年底下还能给娃娃添几件新衣服呢!”
身后的儿子和儿媳也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话听得朱祁镇心里直泛酸,自己何德何能,让人家尊称一声正统爷爷!
这天下最可爱的果然就是百姓,只要能吃饱喝足了就是幸福,要是一年还能添几件新衣服,那就是生活美满了!
不过他这随口一问,就是老汉的衷心的称赞,也算是代表了百姓们对他老朱家的认可,感觉确实比坐在朝堂上,听那些大臣们叽叽歪歪来的更真实一些。
朱祁镇刚想再问几句宝钞的事情,
却见老汉有些唏嘘的说道:
“哎!眼下这好日子是老汉有福气,生养在了大明,只可怜我那爷爷和老子,活在了元朝那暗无天日的年代,一辈子没吃过几天饱饭...老汉我不求别的,只求正统爷爷英明,让咱的儿孙后代多过几年好日子!”
朱祁镇默然无语,但从这老汉的年纪来看,他爷爷和他爹估计是活在了元末乱世,那等易子而食的惨烈日子,他听过了也就听怕了,
只是老汉对自己那简单而单纯的期盼,却让他突然感到了身上担起了万钧重担!
这顿饭吃的有些糟心,
不是因为包子的味道不好,
就是因为包子味道太好了,让他有些害怕,
害怕大明在他手里再遭动荡,民不聊生,
害怕百姓在他统治下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也害怕他自己再也吃不上如此让人安心的包子!
......
两人吃完包子,身体也渐渐恢复了力气,眼看天色越来越明快,脚步也快了起来。
“王德发,你找的地在哪呢?怎么还不到!”
王德发气喘吁吁的回道:
“爷,再拐个弯这就到了,您瞧,这边都是一些卖廉价胭脂水粉的摊子!”
朱祁镇哦了一声,怪不得越往前走
第32章 两家胭脂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