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的第二天,杨爱国召集家人开了个临时会议。
当然,杨大山老两口和杨守业一家是没参加的,一来他们瞧不上,二来杨爱国也没喊他们。
倒不是杨爱国小心眼儿,如果他们来了,无非就是多些争吵,也提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况且叫不叫得动还两说着。
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商讨人员分配问题。
以前收点儿野味什么的,都是小打小闹,但现在不一样了,必须对未来有个规划。
院子里,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每个人都认认真真的模样,还真有点儿后世开办公会议的意思。
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老爷子杨敬业发现,这个以前无所事事的小儿子确实变了。
他知道自己那些老一套的理念不行了,以后都是年轻人的天下,老爷子全程没有过多言语,只是坐在一旁安静的听着。
经过一上午激烈的讨论,最终的结果出来了。
杨家庄的生意交给杨富贵打理,之前他爹杨胜利还因为这事儿跟杨敬业干过架呢,回想起来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但富贵跟杨爱国毕竟是发小,从小一起玩儿到大的朋友,知根知底的,况且那小子脑子也挺好使的。
其他人分三组,杨爱军夫妻俩一组,杨献军夫妻俩一组,杨爱国跟李国猛还有李国勇三人一组。
杨爱国拿出地图,划分好区域,随后众人便回去准备出行物品了,他们打算明天就行动。
整个县都去跑,那是不现实的,毕竟交通工具不方便,距离太远的地方只能放弃,况且人手也不够。
当然,就算是附近几个乡镇,单靠这些人也是不够用的。
针对这个问题,杨爱国也提前做了说明,大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在当地村子雇佣劳动力。
八十年代初期,乡下人基本上以种地为生,村子里劳动力很多,不像后世那样都是老弱病残,所以雇佣劳动力是很容易的。
……
这些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事情进展的很顺利,市里每天都会派几辆大东风过来拉货。
乡下人都是土里刨食吃,况且那时候收成都挺差的,大家日子普遍过得很紧巴。
听说去林子里抓些知了猴,或者去河里抓些泥鳅就能赚钱,乡亲们高兴都来不及呢,没人会拒绝。
临行前,杨爱国还叮嘱过大家,村书记那里都要提前知会一声,给他们点儿甜头,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县里的文件能搞定镇长,但真不一定搞得定村书记,如果村书记暗地里使绊子,还真不好应对的。
……
日落西山。
李秀兰抱着孩子站在大门口,踮着脚尖往胡同远处眺望着。
杨爱国早出晚归的这些日子,每天的这个时辰,李秀兰都会在这里等他,这俨然已经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院子里炊烟袅袅,刘美丽正在烧火做饭,杨敬业则在一旁帮忙。
这些天,他们老两口的任务也重了许多,不单单要顾着地里的农活儿,还要准
第105章 让人担心的杨爱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