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孟娬看她一眼,道:宫里谁好做枪谁好做刀,太后的人比我们清楚多了。
      顿了顿,孟娬又道:她放我们走时,赐下不少东西,一来是向外面博个美名,二来就是混淆注意。不然事发之事,你也不会反应不及无法拉住我。
      崇仪神色一肃。
      孟娬道:她的目的就是为了占住你的双手,好让你无暇救我。可太后赏下来的东西,你又不能不接。
      崇仪握紧拳头,凛冽骂道:这个老妖婆!
      孟娬挑眉道:无妨,咱们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她没能把我怎样,以后她得手的几率只会更小。
      ————————————
      数日后,地方布政使黄几道,受诏调职进京。
      本来他在去年剿灭寻城流匪立了功,在今年京中的官职变动中,也应当加官升职。
      只不过眼下,这个时间提前了几个月。
      上头命他快马进京,他也不敢耽搁,家里众多妻女随后跟上,他就只带了自己的独生子旭洋一同进京来。
      黄几道为了让他认祖归宗,还是给他取了一个正式的黄姓名字,叫黄韫。
      等进京以后,他有关旭家的一切都会成为一个了结的过去。
      虽然不想用这个姓氏这个名字,他也不得不彻底改头换面,以免往后扯出不必要的麻烦。
      进京以后,黄几道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替殷武王和殷武王妃的婚事做证人。
      毕竟当初,可是他做这对新人的证婚人的。
      黄几道还算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能和黄韫相认的过程中孟娬帮了很大的忙,而且后来要不是殷武王出面,他也不可能立下大功剿灭寻城匪寇。
      现在殷珩找他作证,就这一件事,黄几道当然是毫无保留地努力完成了。
      这下人人得知,殷武王和王妃成亲一事并非空穴来风。
      而是他二人早就以媒妁之礼举办了婚礼。
      只不过当时殷武王在外地,没来得及昭告天下敬告上苍,也没来得及上报皇帝,并把王妃的名字入宗室族谱。
      现在殷武王让人证明了这门婚姻的真实存在性,就等于是昭告了天下。
      太后在寝宫里冷沉着一张脸,气得恼怒拍桌,道:这殷武王,看上谁不好,看上个贱民女子,也好拿出来昭告天下!他是想把这皇室的规矩一样样补上,好给那个孟娬正名!真是铁了心跟哀家作对!
      谢初莺顺着她的气道:姑妈息怒,王爷不会想与姑妈作对的,兴许他只是一时受了迷惑,陷进去了出不来。
      太后老辣地眯着眼道:这个孟娬,还真是害人不浅。
      就算昭告了天下又如何,没有她和皇帝的允许,只要不让她入宗室族谱,她照样名不正言不顺!
      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王妃,岂不叫天下人笑话!
      是夜,太后在佛堂里诵经念佛。
      这座佛堂就坐落在她的寝殿旁边,是一座高高的佛楼,乃当年她登太后之位以后建造的。
      佛楼如一座宝塔一般,八檐飞角,层层往上,越往上一层则越精巧,整个看起来又像一棵屹立不倒的青松。
      登上这佛楼的最高楼,可将整个皇城尽收眼底。
      每夜太后在佛堂里诵经时,宫人们都要上楼去,把每一层的佛灯点亮,从远处

第464章 佛前坠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