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西历公元1661年。
这年七月,大明“延平郡王”国姓爷郑成功率领十七万大军围攻南京城,却不料因轻敌,惨败而归。
十几万大军退回到思明(也就是厦门)孤岛的不过两万余人。
即使加上留守大军,以及招募的壮勇,也不过五万余众。
兵器匮乏不说,粮草也渐渐不济。
更糟糕的是,大败而归后,大军内部人心不定,隐有内讧之危。
这天,三声鼓声骤然响起,一时间,思明城内马蹄声四起。
半个时辰后,府邸内,数十名大将身披战甲聚集于此。
而此时此刻,一位身着山文甲,头戴铁盔大帽的中年男子领着一众亲兵步入了正堂之中。
“众将就坐!不得喧哗!”亲兵一声令下,众人皆都坐了下来。
“是!王爷!”众将闻言,立刻齐声言道。
“本王此次召集众将前来只为一事,此前有红毛通译何彬前来劝说本王率大军驱逐红毛,夺得台湾以作抗清之地,本王经过再三斟酌,决定亲率大军前往,众将可有异议?”
郑成功目露威严,他扫视了众将一眼,顿时道。
而他话落,立刻就见一名身着对襟齐腰甲的大将站了出来。
“王爷,末将有话说,大员之地水土多病,蛮人横行,漳气肆虐,且大船难近,若是攻红毛城堡,需得舰船利炮才行,而那红毛城堡乃西方之堡,以石砌筑,非红衣大炮不可,然吾等困守思明岛,粮草匮乏,火药难觅........”
“够了!吴将军之言虽言之有理,但本王已从陈咨议那获悉了解,你不必再多言。”
“众将可还有其他异议?”
郑成功训斥了那名大将后,又接着对众将言道。
事实上,他之所以召集众将,其实不过就是走个形式而已。
在此之前,他与陈永华早已商定好了伐台之策,可保万全。
“黄都督,你可有异议?”
这时候,郑成功又把目光投向了坐在左下方的一名大将。
那大将名唤黄延,乃是大军当中的前都督。
“王爷既与陈恣议商定,末将无话可说。”黄延是聪明人,他一听郑成功之言,立刻就改了主意,顺从言道。
对于那位陈鼎之子陈永华,黄延自是认识。
一月之前,陈永华不幸跌入海中,便是他亲兵下水救下的。
此子醒来之后,气质大变,嘴中也时不时说着胡话,后
第1章:开局一座军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