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章危机与逃亡[1/2页]

风起陇西 马伯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章危机与逃亡
      二月十五日,上圭城。
      陈恭比平时早起了半个时辰,不是因为睡眠不足,而是因为门外传来了“砰砰”的猛烈敲门声。
      陈恭在恢复清醒的一瞬间,以为敲门的是前来逮捕他的魏国间军司马,除此以外没有人会在这时候访问别人家。
      他下意识地从枕头下摸出一枚红色小药丸,这是特制的毒药,混杂着砒霜与川乌,专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陈恭捏着药丸,侧耳倾听老仆人起身去开门的声音。
      门“吱呀”一下子打开,陈恭预料中的纷乱脚步声却没有传来。
      过不多时,老仆来到卧室前,毕恭毕敬地对陈恭说道:“老爷,门外有位叫徐永的人找您。”
      “徐永?”
      陈恭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不记得自己曾经和这么一个人打过交道。
      不过他还是从榻上爬起来,朝门口走去,红色药丸仍旧攥在右手。
      走到门口,陈恭看到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外。
      他身材不高,体格却很结实,狭长的脸上布满细小的皱纹,从右眼角还延伸出一道蚯蚓长短的伤疤。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穿着是一套魏国军人专用的绛色便装。
      “请问您找哪位?”
      陈恭警惕地问道。
      “我找陈恭陈主记。”
      徐永的表情很着急。
      “我就是。”
      徐永没有立刻说下去,他看了看陈恭身后的老仆人。
      陈恭犹豫了一下,如果他现在让老仆人离开,这在以后也许会成为他做贼心虚的罪证之一。
      “我需要和您单独谈谈。”
      徐永坚持说,他的眼神证明他很认真。
      于是陈恭挥手让老仆人回到里屋去,然后把双手抄在胸前,等待着这个不速之客发话。
      现在是早春二月,陇西的天气还非常冷,风从门外呼呼地吹进来,陈恭后悔刚才没有顺手拿一件皮袄披在身上。
      徐永见老仆人离开了,这才紧张而迫切地说道:
      “我是魏中书省直属间军司马的督官从事徐永,我希望能立刻前往蜀汉……”
      听到他的话,陈恭不由得大吃一惊。
      督官从事是间军司马的重要副手,在魏国内务部门中级别相当高。
      现在这样一名督官从事居然大清早跑到他家门口,要求投奔蜀汉,这实在太突兀了。
      即使陈恭经验再如何丰富,在一瞬间也无法作出合适的判断。
      “您一定是弄错了。
      如果您现在离开,我可以保证在中午之前不会把这件事报告郭刚将军。”
      陈恭冷淡地回答。
      “用不着等到中午,郭刚将军在一个时辰之内就会亲自来找你了。”
      徐永威胁道。
      “什么?”
      “郭刚将军今天早上已经返回上圭,他在许昌查明你是假冒的陈恭,再过一会儿他就会带人来抓你。”
      陈恭仔细盯着徐永的眼睛,心中翻腾不已,看起来这个人知道相当多的事情。
      这时徐永继续说:
      “我并不是要挟您,现在情况很紧急,你必须立刻作出决断,是留在这里束手待毙,还是带我返回川中我想您应该有一条用于紧急情况的后备撤退路线吧。”
      “……我需要考虑一下。
      你为什么要流亡到汉?”
      “该死,我们在路上再讨论这个话题可以吗?
      郭刚的人随时都可能出现。”
      徐永急躁地低声咆哮道,他的额头开始泌出汗水,“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完了。”
      陈恭注意到他使用了“我们”这个词。
      “没错,我们。
      如果被他们发现,我的下场会比你更凄惨。
      我来找你,就已经没有任何退路。”
      徐永从腰间掏出一把尖刀,用威胁的口气说,“如果你拒绝我的请求,不相信我,那么我只能把你干掉,这是唯一不让他们发现我的办法。”
      “这个行为实在太鲁莽了,简直就是漏洞百出。”
      陈恭心想,不过这种粗糙草率的方式反而更接近一个临时决定流亡者的作风,而不是一个精心策划过的阴谋。
      长年的间谍经验教会陈恭,完美的东西总是不自然的。
      时间又过去了好一阵,陈恭明白现在必须由他自己来做决定了。
      眼前这位督军从事究竟是真是假还不清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陈恭的身份确实已经暴露,是时候撤退了。
      陈恭长出了一口气,意识到自己陇西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他对徐永点点头:“好吧,请让我回屋收拾一下东西。”
      “没时间了,郭刚随时会出现,我了解他的作风。”
      “只要一会儿。”
      陈恭快步走回屋子,从书架上抽出全部情报的存稿,将它们丢进卧室榻头争熊熊燃烧的壶状暖炉中,然后把铁钩把盖子盖好。
      这些工作做完以后,陈恭拿出一张纸,用毛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然后把纸揣到怀里,回到门口。
      徐永正紧张地朝院子外面张望,不停地擦着汗水。
      “我们走吧。”
      陈恭平静地说。
      两个人快步离开陈恭家的院子,朝着右边的一条小巷走去。
      徐永紧紧跟在陈恭后面,此时四周还是一片寂静,没有大队人马赶来的迹象。
      “请快一点,如果我们不能在郭刚到达你家之前出城,那就彻底完蛋了。
      郭刚觉察到你逃走的话,第一个命令就会是放出哨箭,通知城守立即封锁城门。”
      对于徐永的警告,陈恭没有回答。
      徐永说的这些他心里都很清楚,脚下也不由得加快了几步。
      很幸运的是,一直到两个人抵达南侧城门的时候,城内还没什么动静。
      “那么,我们要怎么出去?”
      徐永问道。
      眼前的城门紧闭,距离开城门的时间还有一个时辰。
      陈恭有些意外地反问道:“难道你去找我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我知道你一定有一条紧急撤退的通道……你们的人做事一向很稳妥。”
      陈恭苦笑一声,不知道该不该把这当成一种恭维。
      他从怀里将那张纸拿出来,这是一份通关文书,左下角还盖着太守府的大印。
      陈恭曾经利用职权之便,偷偷地用太守府的印鉴在空白文书上盖好印记,然后收藏好;这样他就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伪造出一份“真正”的文书来,确实是真的,只不过文书内容和盖章的次序颠倒了而已。
      刚才在离开家之前,陈恭将这东西拿出来,在空白处填上“准予出关”的字样,于是这就成了格式完全合乎标准的通关文书。
      陈恭甚至连“章印应盖过字迹”这样的细节都考虑到了。
      两个人走到城门前,将文书交给值更的守城士兵。
      这时候的卫兵刚刚值过了一夜的班,但还没到接班的时候,所以精神都不大好,迷迷糊糊的。
      他们接过通关文书草草看了一遍,就交还给了陈恭。
      直到这时,徐永忐忑不安的表情才稍微松弛下来。
      士兵叫来几名同伴,将城门旁的端门杠木取下,打开一扇小门放二人出去。
      陈恭与徐永向士兵道过谢,不紧不慢地走出上圭城。
      两个人出城以后,径直来到城郊一户农家。
      这里是一处“死点”,“死点”的意思是一经使用就会暴露的据点,也就是说只能使用一次,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能动用。
      这家农户专为上圭骑兵看护马匹,马厩里存放着八匹战马。
      陈恭从这里取得了两匹西凉骏马,与徐永一人一匹匆匆朝上圭东南方向而去。
      而这家主人在两人离去后,将剩余的几匹马毒死,也从另外的路线潜逃回蜀汉。
      陈恭和徐永策马狂奔,当他们跑到一片小山坡的时候,猛然听到身后一声尖锐的哨响。
      两个人勒住缰绳回首望去,只见从上圭城上空又连连飞起数声哨箭,从去势来看是从陈恭家所在的西城区发出来的。
      哨声三短一长,意思是迅速封锁城门,禁止任何人进出。
      “如果是个圈套的话,现在他差不多就该收网了。”
      陈恭心想,但徐永只是擦了擦额头的汗,说了一句:“还好我们及时离开了。”
      这两名逃亡者互相对视了一下,彼此心照不宣。
      二月十六日,他们抵达了位于秦岭中部的一处私盐贩子聚集点。
      在这里陈恭联系上了另外一根线。
      他与徐永化装成私盐贩子中的一员,混杂在这些贩子的队伍中返回汉中。
      沿途虽然遭遇了几次魏军的盘查,但全部都以贿赂蒙混过去了。
      最危险的一次是他们与郭刚派出的特别搜捕队遭遇,幸好被经验丰富的陈恭化解。
      在一路上,徐永向陈恭交待了自己的事情。
      他是魏中书省另外一位间军司马杨伟的下属,而杨伟一向与大将军曹真的儿子曹爽关系密切,于是徐永也一直被认为是曹爽派系的人。
      今年以来,大将军曹真的身体一直不好,有意让曹爽接替自己的位子。
      于是曹爽与朝廷的另外一位重臣司马懿之间暗地里互相较劲。
      在年初的一起政治风波中,徐永犯下了严重的失误。
      司马派系抓住这个把柄步步紧逼,而羽翼未丰的曹爽则打算把他当作弃子。
      徐永当年曾经做过曹真的亲随,所以卧病在床的曹真有意维护他,建议他外出去避避风头。
      徐永便以情报官员的身份加入了前往陇西巡阅的巡阅使团,前往上圭。
      巡阅使的队伍在半路恰好碰到了从许昌返回上圭的郭刚,于是一并同行。
      名义上徐永是朝廷派来检阅情报工作的官员,所以途中郭刚就向他汇报了一下相关情况,其中包括了有关陈恭的调查。
      当队伍行进到街亭时,徐永得到曹真病危的消息,心中十分不安,唯恐司马懿会趁这个机会跟他算账。
      在那个时候,徐永暗中下了决心要通过陈恭这条线投奔蜀国。
      于是一待巡阅使的前队到达上圭,他就立刻赶在了郭刚之前去找陈恭。
      这就是他仓促叛逃的前因后果。
      对这个故事,陈恭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逻辑上来说,这个故事无懈可击,但涉及到的事实还有待证实。
      不过陈恭有时候也会禁不住来想,如果这个徐永真的是来投诚的话,该会是一个多么丰富的情报宝库他本身就是间军司马的督军从事,又是在朝廷中枢工作,可以接触到相当级别的资料,其价值用“足金”来形容也不为过。
      然而这个宝库得来的未免太便宜了。
      情报世界里虽然并不绝对不存在“侥幸”与“幸运”,但那毕竟是极少数的情况,九成以上的“幸运”往往都是“阴谋”乔装打扮的。
      不过这份心思陈恭没有对徐永表露,现在还不到时候。
      他们在三月初的时候平安无事地抵达了蜀军控制区。
      陈恭很快找到了司闻曹设置在当地的情报站。
      情报站在听完陈恭的报告以后,不敢怠慢,立刻派人飞马赶到去南郑。
      而陈恭和徐永则被分别安置在彼此独立的两间小屋子里,饮食都相当丰盛,甚至还有书籍提供,但不准外出,也不准和任何人讲话。
      陈恭安慰忐忑不安的徐永,说这只是必要的预防措施,并不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人!
      两天以后,陈恭和徐永被通知南郑司闻曹派来了迎接的专使即将抵达。
      两个人换上整洁的新衣服,被士兵带到了情报站门口等候。
      很快,陈恭看到远远传来一阵隆隆的车轮滚动声,然后两辆礼宾马车出现在视野里,每一辆车都撑起一顶五色华盖,由两匹纯白色的辕马牵引。
      看到这种规格的马车,徐永稍微放心了些,至少蜀汉不是把他当囚犯来看待的。
      陈恭看看他的表情,暗自笑了笑。
    &nb

第二章危机与逃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