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老样子,想必一时死不了。”
郭嘉开了句玩笑,转而正色道:“没想到,袁绍这个二儿子居然如此难缠。”
曹操深以为然:“是啊,我当初听信了许攸的谗言,太轻视这个袁熙了。如今看来,此子颇有其父之风啊!”
“越是这样,越不能放过此子,否则就是养虎为患!”
“嗯,我省得!”曹操点点头:“如今局势,奉孝可有良计破局?”
“良计没有,想法倒是有一些。”
“哦?谁来听听。”曹操心头一喜,赶忙问道。
郭嘉起身,走到曹操身边低声道:“说来也不新奇,里应外合!
北新城四门紧闭,我们没有办法。
但是范阳却不一样,目前只是戒严,并没有封城。
我们不如派出些人伪装成流民,进城后试着联系一下城中的大族。
即使不成,这些人也可为我军的内应,关键时候必能起到奇效!”
曹操思考了一下,道:“你的意思是绕过北新城,直接攻打范阳?此举是不是太过冒险了?”
郭嘉摇摇头道:“不,这只是万不得已的计策,目前还是先继续攻打北新城。
若急攻不下,可暂缓攻势,麻痹袁熙。然后静等徐公明(徐晃)回师,兵合一处。
留下少量人马牵制住北新城,大部队直插范阳!
若此计能成,里应外合之下,范阳必不可守。
范阳若破,幽州可定!”
曹操听完,胸中的闷气一扫而空,捻须大笑:“奉孝不愧是我的奇佐!”
另外,他还想起来一件事:张燕几个月前带着十万人归降了,他也以朝廷的名义给予了封赏,不过部队还没有经过整编。
这些人马完全可以整编一下调过来啊!
……
在唐县修整了三天,对付重骑兵的特制长枪也赶造完毕,陆陆续续又有几千残兵赶了回来。
曹操点齐人马,再次兵围北新城。
经历了前几天的战火洗礼,北新城的“老”兵们的神经变得大条,看到曹军再次袭来,不复先前的慌乱,还饶有兴致的给新来的援兵介绍情况:
“兄弟,看到没?那就是曹军!你们不知道,刚开始的时候,曹兵起码是现在的两倍!
剩下一半哪去了?全被我们打掉了!你们那天来晚了,没看到情况,我跟你说……”
那个范阳来的新兵纳闷道:“那天晚上曹军不是被李存孝将军打败的吗?”
那老兵脸上稍显尴尬,强自道:
“怎么能这么说呢?不是我们牵制住了曹军的主力,李将军怎么可能成功呢……”
“老五,别乱说了,李将军要是知道了这话,够你喝一壶的。”旁边有个军士说了一句。
“就是闲聊几句,李将军肚量大,肯定不会往心里去的。”老兵讪笑道,没再往下说了。
无形之中,消除了一些新兵们初临战场的恐惧。
再临北新城,看到遍地的狼藉,曹操心中颇为感慨。
带着诸将观察了一下四面城墙,不由苦笑,头有点大。
几天的时间,人家也没闲着,该修补的城墙全部修补上了,看着城头上的人数也和初来的时候差不多。
自己的五万兵马好像白白损失了。
很郁闷!
不过,这回他没有冲动,花了两天时间,将营寨打造的固若金汤才开始攻城。
试着让张辽和张?猛攻了两次,效果不佳,就把节奏放慢了下来。
隔个三五天的,攻击一波,刷一下存在感,不让城里的人过的那么舒服。
毛德祖觉得这个节奏不错,终于能睡个好觉了,曹军的攻击就当是帮助他们训练新兵了。
一边继续攻城,曹操另外还遣人做了一件事:去攀舆亭、霸县、范阳劝降。
可让他郁闷的是,范阳的拒绝早在他的预料之中,攀舆亭、霸县的守将也是严词拒绝,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征服天下不是说需要一个个地方的一路打过去,那样的话多少兵也不够用的。
一般几场大战,就能决定战局,其他地方一看形势不对,大多情况下,都会选择投降。
但这个幽州,为什么头这么铁?
从袁熙到他手下的将领,没有一个主动投降的不说,去劝降也没有一个成功的。
难道他们看不清天下大势吗?
一个小小的幽州,就能阻挡住他曹操的脚步吗?
很明显不可能的啊!
费解!
同时,这也更坚定了曹操铲除袁熙的念头。
此子不除,河北不稳!
……
与此同时,前几天曹操大败于北新城的消息,也传遍了天下。
群雄得到消息后,都很诧异:老爹都挂了,儿子这么吊?
不过,大多人看到曹操吃瘪都很开心。
自从官渡之战后,曹操的势力发展的太快了,拥有兖州、徐州、豫州、司州不说。
今年,并州投降了,冀州也快完全拿下了,青州不用说,袁谭坚持不了多久。
再拿下幽州的话,天下十三个州,他一个人占了八个!
不仅如此,他手上还有天子这一张王牌可以打,他打你就是征讨逆贼,你打他就是造反。
简直不讲道理!
这其中,有三个人最为高兴:张鲁,刘表,孙权。
张鲁在汉中一直担心曹操会拿他开刀,因为他的地盘小、兵力少、势力最弱,唯一能仰仗的就是天险。
但天险这玩意很不保险,万一他内部出个二五仔就完犊子了。
他本来想着曹操要是真打他了,干脆直接投降,咱也不挣扎了,得个封赏,过过富贵日子得了。
没想到袁熙这小子还有两下子,还能跟曹操比划比划。
看来,以后能多当几年的土皇帝了,舒坦!
……
第35章 战后各方反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