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十月初一,宜:祭祀、修坟、涂泥、余事不可取。
这个日子显然不算黄道吉日,但风云村的宋老爷家却是大摆酒席。
宴会上,刚上了一碗茶叶蛋,转眼间就被抢了一空。
其中一个小孩没有抢到,瘪着嘴准备嚎两嗓子表示不满,啪的一声,后脑勺却挨了一耳光。
\"来时怎么告诉你?不要急,鸡子还没吃到就算了,还有大块的红烧肉和白面馒头呢,够你吃饱的。”
暂时又嘱咐了一句自己不成器的孩子,杨师爷这才不慌不忙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而对于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显然显得稳重多了,甚至连抢茶蛋都没有出手,显然是对后面的期待更大,一看就知道已尝到了甜头。
那儿的吴寡妇似乎对自己的几个孩子都不放心,从厨房那边跑过来一看,小声叮嘱道:“现在不要吃茶叶蛋,藏好,回家再吃,留着肚子吃肉……”
吴寡妇的三个半大的孩子都在拼命地点头。
对她们来说,不管是一颗蛋还是两指厚的肥膘,那绝对是年夜饭难得的佳肴。
一年中,也只有宋老爷家这一月两次大摆宴席的时候,才有机会大快朵颐。
宋太爷前阵子花银献官,这件喜事,自然要大张旗鼓地摆宴席,摆宴席也是情理之中。
宋爷,本名宋浩,是风云村的第一大户,家中良田数以千亩,县里还有半条街的商铺,可谓是财大气粗,腰缠万贯。
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宋老爷是十里八乡闻名的一个乐善好施的人,无论什么时候家里有什么喜事,都要大摆一桌,来招待街坊邻里,只要来一次,就能带上一顿大餐。
杨师爷的名字叫杨礼,虽然是一位读书人,却顶着师爷的名头,其实只是一位年近半百的穷酸,年少时才勉强考过童生,后来却是屡试不爽。
平时家境贫寒,三月不知肉味绝对是生活之常态,今天抓着这个大饱口福的机会,可不得扶墙而归。
家中有三个小子,前几天听说宋家要摆流水席,晚上说梦的内容都是“真香”、“好吃”,盼着吃肉盼得眼睛都绿了。
前门的空旷地放着七、八张桌子,每一张都是由一个破烂、满脸污垢的乞丐所围成的。
这几年天下大乱,灾祸不断,流民到处可见,官府根本无力安置,乞讨的人不计其数。
近日,有关宋府要办流水席的消息不胫而走,自然就吸引了附近丐帮成员来打秋风。
可喜的是,宋府虽不能说款待他们,也不赶他们,而是分发了一大堆食物,足以使他们饱餐一顿。
与大门外的“疯狗抢食”场景不同,里面的场景显然要井然有序。
经过三巡、四菜、五餐后,这次宴会的主角——宋浩终于出现了。
一时间,喧闹的宴会顿时安静下来。
宋浩端着一杯酒,笑容满面地说:“我想每个人都听过了,宋某捐了一个小小的'守备校尉',从今以后也是如此。这几年承蒙乡亲们的照顾,否则宋浩今天也不会有现在的我,感谢的话就不多说了,今天大家看着吃喝就是了……宋某先干为敬!”
于是,宋浩一仰头就把酒杯闷了一口。
这是给宋大人的……不,应该是给宋大人吃的!”杨师爷拿着酒碗高声唱喝。
一时间“宋大人贺”的声响便接踵而至。
宋浩自然是有回必应,迎接而上。
杨师爷吸了一口碗里的烈酒,突然觉得有一股刺穿喉咙,这种痛楚让他连呼几声“好酒”。
同时,作为风云村少数知识分子之一的杨师爷,在内心深处也颇有感慨。
第1章 捐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