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算得上杂七杂八的各色人,依靠民团吃饭的人数已破千,几乎相当于这十里八乡每两个乡民一人。
如今,各村人所说的都是三月份操练,除了刻苦训练外,全心投入到了如何打仗。
怎么样才能更好地配合,怎样突进,怎样进攻,怎样才能在演习中打败对手等等,这些本不属于乡民范畴的东西,都能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宋老爷承诺出的彩头实在是太诱人了,每个人都想得到坝上那块旱涝保收的水浇地,所以大家个个争先。
这几个土包子仿佛全都成了战场上的大将军,张口闭口就是“摆阵”、“诱敌深入”、“分进合击”等战术术语。
随著演习日期的临近,宋老爷又补充:
根据去年的约定,在演习中获得第一名的队伍肯定能拿到坝上那块上好的水浇地。第二名也不会白忙,每人可得五贯铜钱,第三名三贯,第四一贯,最后一名……既然是最后一名,当然不会再加彩头了。
这消息一公布,仿佛是沸沸扬扬的油锅里撒了一把盐,不仅是每个民兵热血沸腾,连那些民兵的家人也都心热起来。
每个都摩拳擦掌,可谓心潮澎湃!
\"五贯钱呐,够一家人一整年用过的,千万要好好地打,即使得不到第一,捞个第二也很好。\"父亲嘱咐在民兵团当兵的儿子的时候这样说。
“若输了,就不要进这门,自打嫁进这门,连件子像样的衣裳也没置办,全指望你赢过一次好日子。”
3月中旬,天气晴朗,第二届“风云人物”村民联谊活动军事演习正式拉开帷幕。
这个十里八乡的乡亲,只要是能走动的都来了,这可算是十里八乡的人。
男的\t女的,老的少的,都围在风云村的打谷场外面,实在没有空闲的地方就上树房看个红火热闹。
那几位民兵的家属更是铆足了劲,竟用唢呐锣鼓组成乡村版的拉拉队,在民兵们激战正酣之际,摇旗呐喊,使劲鼓掌着。
这天,平静而宁静的风云村已如,花团锦簇,烈火烹油,好不热闹!
与首次的喧嚣相比,第二次风云村民团对抗赛有了很大的进步。
王保山这一总教官经过培训后,绝大多数民兵都具备了最基本的战术素养,能够打出像样的协同配合。
即使采取更为复杂的整体战术动作,也可以采取防守反击,而不像上次那样演变成大规模的群殴。
在一番“搏斗”后,二连终于以微弱的“分数”优势赢得了一场险胜,摘得了这次比赛的桂冠,顺便将彩头揽在手中。
曾在上次对抗赛中夺得冠军的五连,这次的成绩却是夺得亚军。
对风云村的村民们来说,这一成果也算不错了:不管怎样,坝上那个让人眼馋的水浇地并没有落在外人手中,而是留在风云村,这就够了。
对此,对那些拿到奖金的外村人也相当满意:平时操练时可以挣点粮食,操练时还可以拿到不菲的奖金,这种美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相对于那些因得奖而兴高采烈的民兵,宋浩显然更是欣喜若狂:民团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战斗力,至少已经发展成为事实上的武装力量。
花了这么多的银子、谷米和心血,不是为了这点。
但是宋浩
第12章 民团终成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