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开封府源于春秋时期,郑国庄公在此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而后避讳汉景帝,改为“开封”。
自战国魏国以来,后梁、后晋、后汉、大周、大宋均在此设定都城,至此淳化元年,汴梁人口已过百万,早已是繁华宏达的东京,富华甲天下。
隋炀帝开挖大运河,将战国时代连通黄河与淮河的鸿沟,挖成了可以通漕运的通济渠,唐代将通济渠改称为汴河。
萧瑜小时候常听寻常百姓唱那“汴河谣”:“汴河通,开封兴;汴河废,开封衰。”
又有那文人称赞:“汴河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石”……
南来北往,各地资货,四时果蔬,奇珍异宝,均由那汴河漕运而来,自后汉以来几无兵祸,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这神州之中的东京,早已成为那天下最为繁华绝丽的所在。
去东京寻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不过,这一路州府不好找,而那繁华的东京定有那十四庄所辖下的钱庄、交子铺,却应该有很多。
虽然不知道小舅公和卢霏妍他们的行踪,但是如果知道了他们要去开封府,那事情倒变得好办了许多。
就算是一家、一家地寻过去,倒也不会特别为难。
萧瑜从小并未离开过婺州,而李漱玉则早已是游历大江南北,所以真要去开封府,还是得听她的。
“我们现在从这沐川寨出发,几日后从嘉州坐船一路走下水,历经恭州、夔州,出峡州之后北上襄州,再一路向北,如果骑马的话,不几日就可抵达开封府。”李漱玉论起这巴蜀地理来,简直如数家珍。
“我们从婺州来青城的时候,就是先走的水路,这次又要从上游向下游过那三峡。”萧瑜兴趣盎然。
“对,不过这次顺水而下,便可‘千里江陵一日还,速度快得很!”
“是诗仙李白的那首‘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次咱们乔装打扮成那寻常客商,坐一叶扁舟顺江而下,定会比你来时的大蓬船要有趣得多!”
萧瑜感慨这次如果没有李漱玉陪着自己,那自己一定会如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不知那时会是怎样的景象,他瞧了瞧身边的这位兰质蕙心的姑娘,心中感激上天赐予的因缘。
虽然不一定是那姻缘,但是,有了这因缘,已是此生无憾了。
两人携手从那蜀江顺流直下,乔装成一对兄妹,或是行船,或是骑马,路过了万里河山,感情却在一天一天地升温。
待到了那襄州地界,眼前又是一番开阔景象。
襄州城规模不亚于那成都府,伫立在汉江之旁,城墙坚固,隔江相望的便是那威震寰宇的武圣关老爷当年“水淹七军”的樊城,两城相望相助,便是古今往来兵家必争之地。
襄州城自古便是战略要地,四通八达,易守难攻,北上可夺洛阳、开封,剑指长安,南下则一马平川,据此便可谋定天下,水路直通
第60章 汴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