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河的河水哗哗而流,河的两岸有无数的良田树木,入夏的世界,四处都生机盎然。
天气变得稍热之后,飞虫鸟儿越来越多,每日清早都会有大量的鸟鸣之声,非常悦耳。
安扎在河岸边的帐篷四周,有不少禁军的护卫!
分工派出去之后,不久就传回来不同的消息,刑部的袁骏带着一些刑部的老捕头,可真不是吃素的!
很快不少情况就汇报而来。
军饷被劫事发当天,距离汴水河桥的前方五里不到的驿站中果然有不明身份的人物出现。
吴道农这边的御史台的官员们四处走访,周边乡村农户之中的查问之下,有些细节也被问了出来,果然有一伙神秘人物曾经抬着东西经过。
而就在汴水河桥上游三里之处,被发现了一处严重烧毁的杂草丛,从现场的情况来看,是被燃放了大量的爆竹。
这个痕迹很明显,事后还被人专门掩盖过,但是仍然被几个有经验的捕头查找了出来。
更有那不开眼的家伙,在营地周围,甚至尾随刑部和御史台的人,被人发现,随后一同抓获。
这都是收获啊,袁骏和吴道农都知道他们找到了案件的证据和踪迹,可是越是这样他们却显得更加忧心忡忡。
关键证据还是被杜源找到了,他不但找到了青盐的盐壳,数量还不少!
这时候大唐人吃盐最多的是井盐,大多来自于蜀地,吃海盐的还不多,甚至很多地方的吃盐都是杂盐。
这些盐大多杂质很多,并且盐体也不透明,非常浑浊,大块的盐体需要砸碎了在用清水过滤几遍才能熬煮成能用的盐卤晾晒成精细的白盐!
打着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吃的起的,大多数百姓用的都是混浊的井盐。
青盐产自西域,似乎那边有一个巨大的盐湖,湖边就能够收到很多的盐,因为颜色淡青色,被称为“青盐”
但这种盐仍然具有杂质,并且还如石头很难区分,有的盐块溶解之后会留下青色的盐壳!
而这就成了留存的最好证据了!
这些盐壳还是杜源冒险下河搜集到的,至于一些浅滩之处也不有不少。
如此算下来,几十担的盐的数量都在少数,但其重量去足有跟银两相当了。
“这样的证据链足够完整了!诸位大人……!”柴云坐在帐篷内,看着下面众人道:
“我已经将所有证据已经查到的线索全都汇总,奏报给了皇帝陛下,接下来我们要押着那些被抓的人回长安了!不过我的意思是……我们不妨歇一歇再回,你们觉得哪?”
吴道农说道:“特使大人,如今证据搜集已经完成,事情完全倒推回了出发地,既然银两并未被人劫走,那么仍然在长安城内,为什么我们不抓紧时间将那些幕后主使者揪出来哪?”
“吴大人……”
旁边的袁骏微笑着摇头道:“吴大人多
第85章 没义气的梅贻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