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入夏之后,长安城的雨水终于少了,这段时间大概就是每年当中比较干旱的时间了。
      官府对于周边农田的水利很是关注,各处都在修筑沟渠,确保土地能够浇到水。
      其实关中平原这一块自古干旱,在秦代的时候,为此专门修建了郑国渠,从此也解决了土地缺水的问题,使得八百里秦川变得物产丰饶起来。
      大秦王朝由此为基础,终于灭了六国统一了整个华夏。
      从那时候起,经历了汉代三国一直到后来的大隋王朝,秦川都是龙兴之地,长安都是都城所选。
      莱公杜如晦所在的那个庄园,周围有良田千顷,水渠是必不可少的设施,柴云在路上的时候,往往都能够看到一些衙役带着州县征召一些青壮年,前往疏通水渠清理淤泥。
      马上就要夏收了,今年的雨水足,恐怕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这个阶段的大唐真算的是风调雨水了!
      恐怕夏收之后的农活会更多,莱公那里的造纸人手会不够,毕竟很多人都是干农活的人,造纸的事情,总还是需要农闲的时候干才行。
      所以这几天,柴云没事就往庄园跑,为的也是帮忙。
      再经历了几次试验之后,目前杜如晦的竹浆造纸成果非常不错,最后的成纸给人的感觉非常的细腻洁白。
      当然也有瑕疵,就是比起木浆造纸来讲,竹浆造纸出来的纸张稍微显得有些发黄!
      柴云知道这是因为漂白的原因,真正的造纸到了明清时期才发明了漂白的办法,之前的很多好的纸张工艺当中,很少用到漂白。
      现代工业化生产中的漂白剂应用非常广泛,但也造成了大范围的环境污染,真不如古时候有些巧匠发明的草木方式的漂白方法。
      但是现在这种秘术是不可能出现的,对于竹浆纸张发黄的原因,只能慢慢解决了。
      不过在柴云的提醒下,杜如晦将各方面的成分统计计算之后,得出的结果还是让他心情激动不已。
      实在是成本降低了太多了,相对于同样使用木浆造纸,成本节约何止五分之四!如果将一些细节在统计过滤的话,那个成本会变得更低。
      这里面柴云提到的“流水线”作业,对杜如晦的启发很大。
      最近他主要是要将很多东西整理成文字的东西,按照他的文采,必然能够写一片打动皇帝的文章,从此之后,竹浆造纸的方法也必然会普及下去。
      柴云当然是乐见其成,这里面怎么都有自己的功劳,但是他的主要目的还是跑到后面去见杜小姐。
      今日杜轻眉有客人,此人是一个名僧人!
      这名僧人大概五六十岁的年纪,一身月白色的僧袍,留着三缕轻须,面色红润,脸上始终带着笑容。
      杜轻眉为柴云介绍,这是新近在白马寺挂单的明见大师!佛学造诣非常高。
      柴云坐下也不客气,双方见礼之后,明见大师开口道:“柴公子似乎最近在长安的名声不小啊!有些事传言过甚,在老衲看来似乎原本可以不做的。”
      这个让柴云有点尴尬,他对这个和尚的感觉顿时有点不好了,开口问道:“大师,不问我,可以不做为什么要做?”
      “自然是有非做不可的理由,你做了自然心安,不做的话,别人心安。”
      柴云笑着摇摇头道:“心不心安的,我没去想,总觉得该去做的时候,如果不去做,过后自己可能后悔,那索性就做了。”
      明见笑道:“原来柴公子是一个率性之人啊。”
      “谈不上谈不上。”柴云说道:“杜小姐说大师佛学造诣很高,我想问大师,有多高?”
      这样的问题其实很无礼,杜轻眉的秀眉微皱,对柴云有些不满意,这样的问题一般人是不好回答的。
      明见大师却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一小段距离,微笑着说道:“大概就这么高。”
      柴云立刻明白是什么意思,明见大师说的不是自己,而是一般人,手指比划出来的高度不过是明与不明,悟与不悟之间的差别。
      修佛之人悟了,那么就比平常人高出那么一段,如果悟不了,那么也就与普通人无异了。
      这仍然是比较自负的说法,对于佛教柴云没有什么感觉,谈不上好感,但是佛家逃避的本质总是令他不那么喜欢。
      “大师果然是睿智之人,您找杜小姐的目的大概是想要

第106章 柴云是善知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