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不给萧家面子啊,水土不服是很正常的事情,萧家前来送请柬的管事觉得也比较合理,于是就回去了。
紧接着第五天,潘家也送来了请柬,要请柴云赴宴,照样被柴云回掉,只说病情加重正在静养。
而实际上,柴云这几天却是在微服私访!他要在整个颍川走一走看一看。
之前卢鼎铭说这一路上说他应该应该已经看到了,实际上哪里看到了?不过是皮毛而已。
大唐推行的郡县制,在全国十几个主要的道为界限,这个郡相当于后来的省,但却比省小,完全是看各道的换分,有的道比较大,这里面的郡也就越大,道越小,则郡也就越小。
像江南道的清河郡,下辖二十多个县,则是一个大郡,而颍川却只有两县一城,理所当然就是个小郡。
整个颍川不过是八千到一万户人口,总人数算起来也不过是二十来万,真的算不得什么重要的郡县。
柴云要看看整个颍川的具体情况,他不想被人家蒙蔽双眼,自然要掌握第一手资料。
同一时间他也向卢鼎铭要了整个颍川的田亩黄册等物,这些东西是整个官府对当地的掌控能力。
县一级的县令管理,下面有多少乡村多少村镇,多少人口,多少收成,这都是一些数据的依据,对他采取以后的行动,有参考价值。
同时他也将手下的人派了出去,重点监视卢鼎铭和手下几个重要官员。
杜源曾问他是不是有这个必要?
柴云告诉他,这种事不得不防,万一到时候卢鼎铭反水投靠了萧家和潘家,自己到时候会很被动的。
柴云的微服私访掩人耳目,只带着娅奴尔和杜源两人,三个人的目标小,谨慎一点,也没有发现什么人的跟踪,这说明对于这个新来的颍川郡王,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
四处走走看看,尤其是颍川下面的两个县,颍上县,和新河县!两个县的范围还挺大,下面都有十来个乡村。
但是乡村一级的行政管理,官府的势力就下不去了,大多数官府衙役也不会没事向乡村跑。
这主要是封建王朝的痼疾,官府不下乡。
基层一级的整个管理大多是依靠乡绅大族的宗族化管理,本乡本土的人,大多是一个大家族繁衍出来的,多多少少或是沾亲带故。
所以宗族的势力伸到了角角落落,很多时候,官府的话不一定好事,大家族的家长说的话反而管用。
即便是遇到了大事,在祠堂里开上一次会,由宗族里德高望中的几个老人家,商量一下就能下决定了。
对于官府这边,宗族方面还是愿意支持的,毕竟他们也会将子弟送到相应的官家为家族平添一些势力范围。
以往每年的赋税和徭役,也大多是有这样的大户大族来主持,该交多少给官府,该派多少人外出出工,都由他们说了算,底下的乡民听他们的,所以官府的人也就相信他们。
这样的结果就是,人家说了算,是多少就是多少,即便是你下来查,也查不出多少问题,得罪了下面大家族,未来有什么事,人家不配合的话,官府的人也难办。
这就是整个大唐北方大多数地方的现状,也是大唐广大国土内宗法至上的现状。
第117章 小霸王潘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