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很快就到了,乡下或许有点远,所以为了在约定时间赶到,顾余一大早就被傅玉夭给拽了起来。
傅玉夭说去准备出行工具,顾余就在门口一边出神一边等着,因为起得早,所以精神有些恍惚。
当看到傅玉夭牵了两匹马过来时,顾余才如梦初醒,他愣了愣,道:“马车呢?”
傅玉夭笑道:“大人将就一下,马车跑起来没有马快,乡下地形复杂,马车更是不方便,骑马能快些到,还能锻炼锻炼身体,咱们也和那家人约定了不要声张,这样更容易隐藏身份,不是吗?”
傅玉夭说着,把缰绳塞到顾余手里,然后先行上了马,顾余想了想前几次,觉得自己的反抗估计也不会有用,于是只好放弃挣扎上了马。
顾余是不知道路要怎么走,一开始也只知道跟着傅玉夭往城外去,出了城后,他也只能跟在傅玉夭的身后,在道路上行进着。
不知过了多久,顾余开始注意到,每过一段距离,路两旁的树杈或者草地上就会出现一段被系着并且写着祝福语的红色绸缎,很是整齐像是有人刻意地布置过。
傅玉夭回头,见顾余的目光落在那些红绸缎上,放慢了速度,跟顾余解释道:“男方这家原本也算是个富农,所以新郎也一直在帝都里的书塾读书,一来二去就认识了帝都一个书香世家的女儿,并且生了情,可是后来因为天灾,新郎家逐渐落魄,也读不起书了,新郎就回到家里务农,可是新娘还是愿意嫁给他。这些红绸缎,都是新郎的同学和新娘的闺中密友写的。咱们走的这条路,也是早晨花轿的必经之路。所以就算再难,这一对璧人也还是在会一片祝福中走到一起。”
顾余默默听完了,最后评价道:“很美。”
仅此二字。
傅玉夭知道他听懂了,也知道他现在不想回答,也只能暂时不再多说。
老汉家受了天灾,连着几年收成都不好,所以婚礼也一切从简,拼着大半的积蓄,才办了几桌小的宴席,请了亲近的邻里来吃酒。
傅玉夭也提前跟老汉说过不要弄的动静太大,所以顾余的真实身份也没有暴露出去,宾客们也只知道这是一个和裁云馆主一样尊贵的客人,待他客客气气的。
席面上大多是一些城里富贵人家根本看不上的小菜,偶尔会有一些荤腥,顾余也猜到了这次的席面不会有多么丰盛,但是对他来说,吃惯了各色点心和珍馐,偶尔的清淡小炒和农家特色倒是也别有一番风味,所以一顿饭下来,顾余还是比较满意的。
婚礼流程被简化,大梁的习俗,在三拜之后,由证婚人说祝福的话。傅玉夭是主证婚人,顾余作为一个被套路过来的,也就把发言权交给了傅玉夭,自己在一旁偷懒。
新郎和新娘都是读书人,但是难得的是两人身上都没有读书人的傲气,看起来十分的和善,哪怕是让傅玉夭这样的同龄人来证婚,也是恭恭敬敬地听着。
傅玉夭起身后,就说道:“我也不是个会说话的人,但是我游历过西境,听到过那边的婚礼誓词,或许能有些不同,不如就用来送给你们。
“诸天神佛,上古祖神,今日在此,以你二者之名为证……”傅玉夭似乎有些记不清了,她停下来,转向顾余:“公子,那八个字怎么说来着?”
顾余愣了愣,第一感觉是傅玉夭确实忘记了,所以直接就回道:“荣辱与共,生死相依。”
看着傅玉夭唇边的笑容,顾余就明白了,她其实是在提醒自己这八个字的内容,并且他自己也说过,这话永远作数,可现在如果不是傅玉夭的强求,顾余只怕早就和她形同陌路了。
傅玉夭笑着继续说:“作为今天的证婚人,我真诚希望你们能做到这八个字,遵守诺言,永不相弃。”
“米饭不够了!再上别人家借一借,怎么能让宾客吃不饱呢?”
“那只鸡呢?我拴在门口的,没了鸡还怎么熬鸡汤!席面上就没有荤腥了!”
“去去去,来几个人去把埋在后院的酒挖出来!正好今天喝!”
黄昏时分,老汉家里忙着准备下一场席面,新郎的同学们闹着洞房,顾余和傅玉夭就在不远处的土丘边上,一边听着老汉家的嘈杂,一边欣赏着风景。
老汉家的位置很不错,建在土丘上,往那下边一看就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而今已经到了
第二十三章 来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