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章 垂钓的启示[1/2页]

青春赞歌 东方浩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踏上回归的列车,遥望着数年来,为之奋斗的福州城,向东的心里充满了无限的迷茫。是忧、是喜、还是…..。怎么也说不清楚。但向东明白,是部队给了他成长的机会,是各级组织给了自己精心地培养,才有了自己的今天。在部队他确定了自己的事业,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他为之而奋斗过,有艰辛,有坎坷,当然也有充满了怡人的欢乐。困难和挫折磨炼了自己的意志,让他逐步走上成熟,为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他也收获了一份,沉重而又热烈的爱情。那是心灵的碰撞,是一种心底蕴藏的真切地牵挂,思念和守望。欢乐而不沉闷,似清风、如明月、美丽而不媚俗。平静而不平庸,透过爱的暖流可以看清,水下的细沙、青石、鱼儿、小虾游乐其间,捧起水儿、如珍珠,润之喉部如甘露,这种真炽而热烈的爱,所蕴藏的美丽和欢乐,只能用心去读一辈子,才能在平淡中,读出鲜活的一生。
      时光清浅,岁月嫣然,携一抹感悟于流年。那些隽刻在生命平仄韵律中的温暖与感动,便是生活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列车在飞驰,向东的思绪在奔跑。他知道自己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名军人,尽管步履蹒跚,确是永远向前。他跋涉在知识的海洋中,攀蹬在医学科学的小路上,不畏一切艰难困苦,委身于祖国的医学事业。和张英的相遇、相知、相爱、相依、每一步都有张英的关怀爱护和指导,改变着自己的人生,丰富着自己的医学知识,培养自己成长。通过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建立功勋,获得了真实地赞美。实现了人生最高目标、助人、爱人、让别人和自己一样幸福。
      一轮明月悄悄袭来,给大地洒满了苍白的月光,如银丝、如岁月、怀揣着丝丝所念的红颜,思绘着梦想,那最初的岁月,最初的感觉,渐渐地伤感着,心中最无为的情殇。滚滚红尘中,梦幻着蹉跎岁月,宛如那弯弯的明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他想起父亲,是一位垂钓爱好者。每于空闲之时,都会带他到东山水库钓鱼。父亲选好钓位,置好鱼具,撒下鱼饵,抛下鱼钩,向东一一照做,然后和父亲来到水库边上大柳树下,等候鱼儿上钩。向东问父亲:“爹、烈日炎炎、蚊虫叮咬,寂寞难耐,钓鱼有什么乐趣”?父亲说:“钓鱼其实就是锻炼人的心性、耐性、和毅力。只要有耐性,心不烦、意不躁、放长线、才能钓着大鱼”。“我才不信呢,就这样傻等着”?向东不同意地反驳着。“哎、你说对了,钓鱼,就是要等鱼儿上钩,就像我们打埋伏一样,提前埋伏好后,只能等敌人进入埋伏圈后,才能动手,早一秒不行,晚一秒也不中”、父亲坚持说。在平常人看来钓鱼,是一场极其简单的事,事实上不是。事前要置备鱼具,调配饵料,观察天气,寻找时机。况且鱼儿也不会自己上钩,也会和人斗法。如果你没有做好上述的准备,又没耐心,必定钓不到鱼。父亲温和地说:“你过来、我讲个故事你听:在古时候有个老头叫姜子牙,他的师父让他到人间来,邦助文王夺取天下,但姜子牙投身在一个鱼夫之家,从小就跟着他的父亲打鱼摸虾过日子。他在渭水河边钓鱼,一直钓了五十年,也没有人赏识他,但姜子牙有一颗耐心,一直坚持钓下去。终于有一天,文王回都途中,在渭水河边看到了他,用直钩,却不用鱼饵,钓了很多鱼。于是文王觉得他是个奇人,就主动地和他交谈,发现姜子牙是个非常有用的人才,招到帐下,加以重用。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了暴虐的商纣王朝,建立了西周,成就了八百年的周王朝”。向东一边听着,一边点着头、心里似有所悟。
      只听父亲继续说道:“像你这样,一会儿动动鱼钩,一会儿换换地方,怎么能钓得到鱼”?向东听父亲说得在理,又耐心等了一会儿,见鱼儿久不上钩。自想此处一定无鱼,就再次挪动了鱼具,重新撒下鱼饵。可就在此时父亲的鱼具大动,父亲大喊了一声:“鱼儿上钩了”。提起鱼具,果然是一条大鱼。向东急忙帮父亲把鱼装到鱼篓中。再次把鱼具放入水中,如此往复,日近响午。父亲已有七、八条大鱼进篓,而自己仅钓得两条。向东笑着问父亲,这是

第37章 垂钓的启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