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终于要写一点爽文了吗?”
当我的一个友人突然听闻我想要写玄幻的时候,这句话就脱口而出。
“那样也好,有很多剧情就不需要让自己那么苦思冥想。”
她的表情很复杂。如果我看过她上厕所的话,应该是这个表情吧。
“毕竟你写了那么多,我也没看懂。”
那她可能失望了。
不管是行为意义上还是内核。这次要写的,她都看不懂。
看得懂,看不懂,反而不是评判一位友人的标准。
有句话很好。
每次与刚认识的朋友们会坐在一起,高谈哲学,伦理,甚至是经济,以及对国家的走势。但在几位老友或是家乡的亲友中只是谈柴米油盐酱醋茶。
朋友之间,好像谈什么,不在于自己的思想境界,而在于自己的嘴巴想要说什么,而嘴巴想要说什么,就要看心底要怎么说,有时候要说一些东西,并非处于他是朋友。
不论是刚认识的,还是已经认识很久的。只要开口说话,心就有不同种的话要说出来。
所以凭着这一点,我不能否认我的友人。仅管她一样一字未看。
我曾经有段时间经常喜欢跟友人们探讨一些哲学上的问题。探讨尚浅,毕竟没有系统的学过哲学到底是什么,只是从自己的大脑中,或是刚刚看到的一些皮毛中说一些谈天论地的话语,这跟酒后吹牛逼好像没什么两样。
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就是谈完之后,内心舒爽无比。
所以,因此。
可能很多时候跟友人们在一块儿谈话,要的不是正确性或者错误性。更多的是要跟自己的心里说一句,你到底爽不爽。
当喜欢一位友人的时候。聊什么话题都感觉聊不完。甚至可以说把世间上的任何东西与他所牵连。之后再跟他们发生关系。
这样联想之后,我就不得不承认,我的小说里的很多角色有着我的友人们的色彩。
色彩五彩斑斓,我总不能把一个人彻彻底底的形容出来,尽量的挑它的特点以及优点,甚至是缺点,把它放上去之后才能够完美展现。
那么以此来展开话题有很多角色就值得探讨下去了。
比如,主角。
我很喜欢他,主角说是因为不得不是这样说一句,主角是我在整篇小说里边描述最为完整以及性格最为多样的一个角色。喜爱它的原因就是它有很多的优点以及更多的是缺点。
美美在看一件事情上主角的做法以及态度,我就能看见我友人们的影子含在其中。嘴角不禁有了笑意。
一一列举啊。
在作为栾生的时候处于李子敬家中与二小姐李晴针锋相对,对于女性毫不留情面。
我的弟弟跟主角相比就不会含蓄很多。直来直往的性格,让他不管是在男生面前还是女生面前,都能够放下自己心里想要说的话。
我不喜欢用一个定义词来刻画一个人的真实形象。但是“理工男”里的一些点来比喻我的弟弟就十分的生动。
除了他对生活上的一些基本常识懂得之外。相互谈话之间,很少能够看见他的其他动机。一般而言,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放在了嘴上。耿直的看着我的眼睛,就这样问了出来。声音越大,代表着他的真实度越高。也是让我在众人面前最为社死的时候。
“哥,你是不是被甩了?!”
“我...我那个叫分手,分手。”
“你分手啦!?什么时候的事?!”
“早都~分了。”
“哦...早都分了。”
.....
“那你竟然没有告诉我你分手了!?”
“....我...”
“呜呜呜呜,你竟然将我忘了!”
“我请你吃饭。”
“嗯,好!”
在大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没有机会跟从前相完较好的友人们好好的聊聊天,好不容易打开麦视频的时候,又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总是开头先问问最近怎么样。考了哪个大学,在当地的环境适应又怎么样?等等之类的一些话题,问完之后,好像很难再去找点别的新鲜玩意儿。
我们就只能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在面对面的聊天。当两个大男人互相对视看了许久,没有下一句的时候。只能一边说着无聊继续干,自己手上也无聊的事情。
这个性格虽然不能说是他完全带给栾生的。万事经过了一点点的加工之后,把他加入到了主角的性格里。在中间有一段过程,除了大小姐对他进行了一个绅士的教导,提高了对女性相处如何说话的情商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主角都是跟男人在互相交流,对于女人来说相处甚少。
所以对于大小姐以及主角之间的两个人的感情戏,以及第一次见面时候的对手戏,我都是把它放到了,基本上是一见钟情的意味上。
当然,世界上绝对没有什么一见钟情,只是二人在刚开始相互看着对方的时候,有那么点儿意思。而大小姐不仅有意思,大小姐在更多的行动上,思维上更加具有逻辑性,上主角不自觉的心里想要依靠大小姐。
我希望我的弟弟能够在未来的时候,依旧可以得到一个这样能够引导自己的女性。这样的话,不管是在何时,何刻,他都能够去守住自己的一份直来直往的天真,又能够学会包裹自己嘴上的封赐,避免扎伤无意间人的情商。
当然这样的关系是互补的,也就有了大小姐对于主角的关心,才让主角能够成长到今天,有能力去保护好李家。
我的弟弟依旧没有的“未来”,但是在我的幻想中开导了我。
这也归功于我看了他将快二十年青春岁月里,从未出现过一位女性而得到的无限幻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幻想,而能写出主角与大小姐之间的爱情。
在此还是得好好谢谢他了。
我与我的弟弟之间的关系,也犹如一段时间之后主角与苗圃剩之间的关系。
开始时,主角以及苗圃剩之间是相互都能够看出对方的逻辑清晰以及沉着冷静。
虽然到不了针尖对麦芒的地步,但是多多少少都能看见苗圃剩对主角的防备以及试探。一直以来,他都不喜欢当一位领导人,但是他十分的着力于去给自己物色一位好的引导者。
当经历了第一件大事件(王见迁事件)之后,(其实中间也提现了)。他能发现眼前的这个男人绝对可以成为自己的队长以及领导自己。
主角可能刚一开始,并不把自己身边队员的生命当做一个真正有意义价值存在的人。但是刚开始他的善良,又不允许自己身边的人,甚至是自己手下的人,死在自己的面前。以及在刚刚死去的路透生身上,还抱有着一腔愤怒。极力推进事件之下,不仅拯救了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了全队人员的认可,在那段时期中,苗圃剩绝对是将自己的全部思想都交给了主角。任何事件,任何事情都是由主角分配下来之后让他一个人完成,不管怎样困难或是疯狂,他都可以相信眼前的这个男人。
每每在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我的弟弟。他总能在一边说着,怎么可能或者是满脸疑惑之下。完成,我根本没有给他解释,在事后彻底结束,我才慢慢跟他娓娓道来要求做的事情。
他总是鼻子一抽,然后点点头。
当然在后阶段的苗圃剩已经可以看出它是完全独立的个体,是因为受到了主角的。影响,愿意为了主角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以及领导能力,让自己身边也有一批人,这也是为了更好的辅佐与主角。
但是依旧可以发现在后面,不管怎样复杂的剧情,或者是全北平城内的特务都对主角各种行为表示疑惑的时候。苗圃剩我能保持一种势在必得以及绝对信任的微笑出场。抛过主角本身自己内心的思想斗争,或者是计划的能力,责任,压力有多么的大。
从一开始整场行动以及计划苗圃剩不管知道多或者少,他都毫无压力。只要完成就足够了。
当然有人也会这样反问。张曲不也是这样的吗?
张曲大大咧咧或是说憨厚的性格。完全是在于他本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而对于主角来说。更是将他看做了自己的有能力的好小伙子。
主角看到的可能不是另一个人。主角看到的是期待中的自己。所以主角的思想并没有把张曲限定成他身边的一位亲人,而是把自己带入。时刻看着这样傻呵呵的张曲。就会充分一想,如果自己也如同他一样,充分的相信别人,信任别人,只懂他人能说出来的事情,绝不会听出来第二种意思,而且世界上的好运总是在他的身边。能够让张曲遇到主角。能够让他找到一个好的姑娘(佑国)。等等这些都是张曲的特定幸运。
比起天生身材矮小的苗圃剩,他有的东西让更多能够看到的是浮空的一个高度。
也就是说当人们都在地上走的时候,看见一个人在天上飞,那么这个人就是完全不切于实际的,当然也是如此,张曲出现在那个时代,并且怀揣着单纯的思想,这就是让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当时的社会环境险恶,甚至是人际交往都略微的低下。时时刻刻都要防备着人心。这样的人能够坦然活到20岁,本身就是具有着欺骗性。
这样的欺骗性欺骗了主角,也让主角充分幻想着自己的未来,能够向张曲这样美好。但是很显然,其道必反。
如果抛去主角单来看张曲这条线。我们能够看到的就是当时算是最正常的抗战小说路线。主角拥有着最正常的思维,以及一直受到的是红色革命思想的引导,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还能够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为国家做出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而没有浪费自己的价值,从任何的角度上来说,张曲就是那个时代极其幸运的幸运儿。
这样的幸运儿不仅活在了那个时代,而且在那个时代还能够为祖国奉献出一份力量,这是当时的人们所期待的,也是现在的人们所想要看到的。主角捷捷获胜,并且身边不断的有人在互相支持。
走到了红军的队伍当中,也在不懈的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思想,从刚开始跟着媳妇走到最后,跟着党走,一条红色路线在慢慢的转变,让人们的思想也慢慢的开始正视起这个少年,少年在最后。用自己的全部生命都讴歌了一份可歌可泣的历史。与自己所爱的人白头偕老,自己的儿女又一次加入了新的中国革命。
这样的故事,就是看到了一个美好结局,越是美好的结局越能够反衬出现在我所写的小说主角内心到底怎样的黑暗,以及这个小数的路线是多么的离奇。
当然,既然写了张曲这条线,一定有它后续的故事,只是现在第一本结尾,无法再看上。但在后续之中,一定有张曲与主角之间的对手戏,甚至是在背负不同组织的使命下的性命相搏的剧情。
所以要说主角与张曲之间是兄弟之间的情感,或者是在现实中有这样的寄托是完全不对的,可以说这是主角的另一面,是那一个不切实际思想臆想出来的一面,但是他就是这样深深的存在在自己的眼前。
主角到最后放走张曲的时候,并不是要放走张曲的生命,而是看到了他与自己背道而驰的未来走向。能够预感到它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且创造下一段有历史的佳话。
(可是显然活到最后的还是主角一个人。)
把话说回来吧。主角有过很多的内心独白,而内心独白里面有很多的话语,是大概表明一个自私的欲望。
说这样的事情,也并不是自己想要碰到的,是他们无意间撞到自己的身上,自己去不得不解决的,在刚开始的何耐以及路透生身上,都有过这样的表述。
这样的表述不代表主角就是这样,真正的想着的他,只是想要给自己一个排解忧虑的方法。让自己尽可能变得单纯一点实际的思想变得片面一点能够知道的就是这么点儿,自己也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为什么非要在乎别人的感受?
可是越这样想,越背道而驰,在之后的思想感情继续里边就没有。相关的话语了,主角就是一味的,将他们的死加到自己的身上,承担住自己的那份责任,然后完成使命,大概都是这样的,负重前行很难再去找到主角这样自私的话语,在刚开始明明把它当做一种排解忧虑的方法,而在最后的时候,没有了这样的声音,不是说主角已经成长了,是他知道这样说话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了。
这就是一个矛盾点,明明说出来不能解决事件,或者说响了之后说出来根本无法改变自己已经有的那份想法,但主角还是没有办法。
而这样的矛盾点,也同样出现在我的身上。
本作者。从每件事情中都有这样的感受。在相遇到一些很难以发自肺腑,去大喊出来的一些事情的时候,就去找一些朋友们排忧。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知道自己的答案的,只是内心无法去相信这就是自己的后果,或者不愿意承担那真正的。真相就只好将他们说的天花乱坠,将辞树表达过于冗长,让听者稀里糊涂。然后让他们再给出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
即使这个答案在未来屁用不顶。
主角的这个想法,就是我的这个想法。
“我知道说出来没有用,我也知道自己不管再怎么去努力的挽回,也根本没有任何的机会,但是我总想去做点什么,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做的时候了。”
有过这样一段的话的表述之后。我就会想。
“那就不是我的问题,可能是这件事情本身就充满着很大的困难。完不成,它也情有可原。仔细想想,谁能够真正的去完成。但是不完成他,我怎么得到奖励?我就是奔着它而来的。你说是吧?”
“啊.....这....确实。”
“对吧!对吧!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啊~~~”
......
“那不如不做了?”
“不做了就没奖励了啊!我这么多天就白费了。”
“那做着?”
“怎么可能做的完?你看,这么多,还这么难,不是我说,这根本没几个人能够最好了都。”
“.....那你说怎么办?”
“我这不就是因为这没有办法嘛~~~”
......
“那只有坚持做着了。”
“我都给你说....”
这样的对话重复了一次,又一次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去解释自己,内心已经惆怅许久的抉择。最后自己还是坚持做了下去。仅管那段时间没有再开心过。
但是很
第191章我朋友的话(上,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