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3章 文人逐名[1/2页]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摆烂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道衍处得了“担保”,张“同知”满意而归。
      坐上回返府衙的马车。
      从府衙中带上了些东西,张“知府”这才再次前往苏州书院。
      历经两月光景。
      当初那些大儒磋商时所立下之豪言,要在苏州府专门建立一所书院,供四书五经校订之用,而后还可以用来培养苏州府乃至整个江南一地的后进学子。
      如今,在这些大儒所在的家族的影响下,外加上孔家两宗汇聚所带来的名气。
      在苏州府衙牵头下,许多富商豪族都慷慨解囊,为苏州书院的建立赞助了不少。
      有了不少外快的帮助下。
      不过一月,一个具有基础教学,办公功能的书院,连带一间用以存放诸多经史的架阁库便已建成,投入使用。
      虽说作为苏州府第一书院的门面,后续还有不少主体区域的工程和装潢需要精雕细琢。
      但已不影响大儒和孔家两宗投入四书五经的校订工作了。
      此时时间尚早。
      书院内还没多少人。
      除了几个府衙召来的杂工在书院里日常清扫,今有几人早早到来,泡进了架阁库中。
      而这些人,竟统统都是年长的大儒。
      至于孔家两宗?
      不好意思,人家两车队来时所携带的家底中的藏书,都不比架阁库里的少了。
      要么说天下世家门阀千万。
      真正能被封衍圣公的就一个孔家呢?
      人家是真的底蕴足啊。
      “知府大人早啊?”
      眼见张“知府”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书院,早已与这位知府熟络的几员大儒,都微笑着与他见礼。
      张“知府”自然不会拿捏姿态。
      要想分润一份四书五经的校订功劳,给自己的官途铺路,自然不能恶了这些校订四书五经的大儒。
      “几位先生高义。”
      “本府每次前来,见到的都是几位,博学如诸位先生尚且每日孜孜不倦的研学,相比之下…孔家那些年轻人…唉……”
      “到头来,弄不好力没出多少,名头都被他们占据,这样对几位先生而言,属实太不公平。”
      张“知府”日常煽风点火的收拢着人心,神色无奈,制造着大儒与孔家之间的里“名利冲突。”
      文人相轻是儒家的通病。
      就好似这次四书五经的校订。
      初时相邀还不愿来,嫌四书五经的校订跌了孔家的份。
      后来眼见宋濂为首的大儒门开始玩真的,那架势,藿香是要一统四书五经的解释权,孔家北宗就坐不住了,要么他们为何要联系那些学征之中落败衰落的家族。
      不就是想着摸清了官学的内容。
      重新校订一本孔家版的《四书五经》,把文化的话语权死死的攥在手中么。
      若不是道衍发现的早,逼着孔家人由暗转明。
      只怕现在已经惹出不少事端了。
      可如今站到了台前,他们又想要染指更多。
      半月的光景。
      孔家人自身的傲气在先,又有内鬼在这不停的煽风点火,再加上这确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解释权与话语权的争斗,孔家自然寸步不让。
      自然得罪了不少人。
      不说别的,就连孔家两宗自己都恨不能斗个你死我活,更别说这些连日来

第263章 文人逐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