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处有人讲传承与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作家是否也具有这样精神呢?谢春风是想拥有这样精神,可是他做起来的确难了很多,他不甘心颓废,不甘心失败,努力做好事,辛苦写作,兢兢业业,孜孜不倦,这样的精神是不是愚公移山精神呢?看到谢春风的故事,看到他的为人处世,看到他的应有尽有的能力和普通人具有的坚强,谢春风的经历是不是具有这样精神呢?是的,有,是有愚公移山精神,的确值得一提。其实还用想吗?谢春风就是这样的人,就是具有这样精神,只不过没有人认可。\n 谢春风有句口头语,一天当二天过,这是因为他看到作家的日子就是一天当二天过的,他是要强的人能不一天当二天过吗?有时睡不着他就到外面转转走走看看,夜幕下,灯火辉煌的城市寂静下来,车辆也停滞不前,他独自走在街头巷尾。他想调整情绪,可是情绪并不好调整,妻子不在家他如何调整也是无济于事。原本情绪不高的他,此时更是忧郁不安,闷闷不乐朝前走。其实文学并不是重要的,生活中有数不清的事要做好,做好事才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难的。为了过好日子,谢春风每天必须做好饭菜,只有解决后顾之忧才会更安心写作,每当累得晕头转向时,顺便吃饱喝足养精蓄锐。这是必不可少的,是生存之道,谢春风这样,其他作家也是这样。谁能不吃饭呢?吃饭才会写作,同时也是节省时间,有时间才能写作。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谢春风想修改剧本,黑夜便琢磨如写出剧本。在苍白无力的夜幕下行走,他的感悟越来越深,闷闷不乐的情绪渐渐获得改变。\n 谢春风曾经把自己的日子写出小说,还写出推荐语,想当作家必须了解作家,作家的名声光芒万丈,可是生活并不如意,多少著名作家他们写出作品时日子是艰难险阻的,是困难重重的,没有这样一种精神当作家几乎是不可能的。谢春风最看重的是年轻人才,他不想让人看到他们没有工作,没有前途,他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想写作就当作家,想为人民办事就当官,想赚承包山林河地让荒山野岭变成富裕的聚宝盆。当然他也希望年轻人头脑要活跃,遇到困难重重时舍得花钱,为了顺利实现理想与人必要的交流还是要存在。要人情给人情,别象自己一样得罪人,前途尽失。给他们人情他们也会照顾你顺利,只要顺利钱财算什么。\n 谢春风在街头巷尾走的时候联想很多,他多次这样行走就是减轻思想上的压力,熟悉他的人看到这样心有余悸。他们了解谢春风是作家,也了解他的为人处世,当了禹禹独行时,知道他伤心了,知道他痛苦了,有人送上同情。可是送上同情用?谢春风的思想已经到了漫不经心的程度,他不怨天尤人,可是对人并不热心,一个人才在这样城市默默无闻,不能不说是城市的悲哀。每当想到这时,不只是谢春风痛苦,了解情况的人也是痛苦,这样的事屡见不鲜,这样的事还让发生吗?\n 谢春风在街头巷尾行走,看到很多让人振奋的事,也看到很多令人发指的事。回来时恰好是零点,不早不晚,匆匆忙忙写出几个字算是日记。起得早了,看网络写字有点困,抽空睡一觉,梦见了家里的小平房,感觉到冷清清的。醒来时才恍然大悟,盖被子薄冻冷的,他嘲笑自己不会照顾。其实这是平常的事,一个人过日子能否心安理得,能否过得舒服,不只是吃的有时睡觉也是条件反射。现在的人不知吃什么喝什么,即使再好也不可能满足,因为他们骨子里根本没有满足,仍然寻找各种各样的刺激。比如现在很多人想当编辑,这不是难事,会校对会欣赏字就行了。曾几何时,谢春风斥责有些人对文学作品不屑一顾,当编辑还不容易拿本词典当编辑,挑字还不会吗?谢春风是嘲笑现在的编辑没水平,不是真正的编辑,因为他们追求的是效果不是稿件质量。一是年轻头脑里缺少东西,二是他们本来就是年轻人,除了爱情题材,可能不知道什么是责任,更不懂得如何选择题材。\n 谢春风的所在地曾经有一家小报社,说是小报社只有几个人,机关没有人才又不寻找人才,类似谢春风这样的人才是最佳人选,可惜当时有人花钱拉关系,谢春风有写作才华也没有领导用他,在领导眼里谢春风不会通情达理。谢春风明白就是了不肯花钱,当时流行谁钱多谁当官,钱越多越有位置,谢春风没钱自然没有位置。有一年副市长有十几个,谢春风嘲笑都是干部老百姓谁来当,不如我当老百姓。谢春风果然当老百姓,一直以普通人自居,后来证实果然有人收钱贪官污吏被查办,报社几个人写假材料被全国批评谁也没得好。只有不在报社的谢春风顺利躲过劫难,成为最纯洁的作家,不给别人钱当然也赚不到钱。\n 谢春风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他相信江湖,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就是江湖,只不过这样江湖不是他要的,他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独立自主,不靠任何人,这样的工作才是纯洁的,这样的环境才是没有污染的。可惜谢春风有这样的想法并没有获得绝大多数的支持,有人嘲笑他这样的人特,与他人格格不入。其实不是格格不入,是谢春风的品质好,不与人同流合污这样的人不好吗?比如在文坛,面对困难重重的出版市场,如果不能把握质量,有多少钱财也是不能出版好书的,想赚钱更是不可能的。\n 出版市场要的是好书,其实出版一本书要经过很多关键打磨,否则是不可能呈现精品的。比如思想是否精深,内容是否精湛,制作是否精良,销售是否经久不衰。有了这四种精选,哪本书不能成为精品呢?一本书是否优秀,不只是
第76章 、拿本词典当编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