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4章 、日子如常心思野[1/2页]

一个作家的日子 叶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觉醒来已是夜里二点多了,谢春风心安理得起床打字。今天的打字不同往常有着安稳的特点,也许是妻子回来了一个人的日子结束了。这篇日记还是要写出来,距离一个人过日子接近尾声,有结感受是外人没有的很有价值。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仙仙如云的飘荡给予谢春风各种各样的感受,如果不能写出未免透露出些许遗憾。不同的是可能是豆腐吃多了,一天三顿全是豆腐,何况早餐还吃了豆腐脑身体有些异样,甚至有点头晕目眩,是不是感冒了谢春风没法判断,总而言之,就是有些不舒服。还有些许咳嗽,是病了吗?谢春风怀疑,还是小心一点为好,谢春风嘱咐自己。快三点了,有点烧,喝了水,去吃面包吧,填补肚子是有支撑力的。吃了面包身体好受一些,不那么头晕目眩了,可是创作情绪仍然提不起来。每天的清醒变成模糊不清,还能接着写吗?谢春风在问自己,问自己的心,妻子回来了睡着了,听到她的喘息谢春风心里踏实了,一个人的日子终于是结束了。然而又没结束,毕竟这是妻子回家的第一天,她的时差尚未倒回,还是在夜里感觉到心中的踏实,伴随着希望。谢春风希望是什么样,是妻子对谢春风的分离之语,还是她对杭州的念念不忘,这些都没有这些很期待。将近一个月的日子里,谢春风过的是一个人的日子,可是妻子过的是紧张而又提心吊胆的日子,每天都在担惊受怕随时随地面临着不幸。这样的日子是多么煎熬,她承受的压力有多大,想着妻子此次杭州之行真的是经历了一次艰难险阻的旅行,不是旅行应当是陪伴,一个老人陪伴晚辈,一个老人舍得自己而帮助晚辈,这样的行程岂能算是旅行?谢春风越来越感觉到妻子在家里的位置,是她家里的位置没她是不行的。同时也担心她的身体,瘦弱的身体能坚持多久?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再好的铁能打多少钉?谢春风只是希望她能得到休息,保持久远。\n  谢春风在心中为妻子祝福,也许头晕目眩不得不睡觉,醒来头脑清晰度高了,看来是缺少睡眠。快五点了,到了每天跑步的时刻,谢春风必须外出跑步,返回时再接着写吧。可能是过完年了市场上人多了,商贩也多了摊位开始增多。不用买东西了,也不左顾右盼了,只是从他们身边经过,看着他们的表情,听着他们说的各种各样的话,谢春风情不自禁想笑。每天早上有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推着一辆车,上面坐着一个年龄超大的老太大,他们可能是老太太的儿女,推着她出来转转,只是今天没来。老太太的病好了吗?昨天的风光尚未舀出,今天的风光又要重新流露,谢春风一路走一路思考如何度过未来的岁月。谢春风从一个市场转到外出一个市场,一路上看见的全是商贩,他们已经开始摆放商品了。年过完了该赚钱了,这是所有人的想法。一群又一群的人,一伙又一伙的车,不停地驶往市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此。谢春风悠闲走着,妻子回来了不用谢春风买菜了,每天吃什么不用操心了。\n  这天早晨谢春风跑步回来有吃的,早餐是妻子做的,谢春风说早上出去时想嘱咐你不要起早好好倒一倒时差,在杭州一个月尚未转回来好好休息一下。其实妻子太累了,不只是送小侄女操心,即使回来还要帮外甥女带孩子,还要伺候年过九旬的母亲能不累吗?可是累有什么办法,一个大家庭妇女能抽空休息就不错了,为此谢春风经常嘱咐她自己保养自己,言外之意是嘱咐她多多照顾自己身体体了。吃过早餐谢春风去了一次书店,好久不去书店了想看看最近又有哪些新书,写作的不了解书店是不行的,尽管不买书,对书的了解还是必须的,书店的书的确不少,可惜没有谢春风能看的,很多书五花八门,题目一个比一个伟大,实在找不到现实的。谢春风不明白中国靠忽悠读书吗?社科方面的书很不好没有绝对价值,都是一些唯心主义的理想,空口无凭。散文类,小说类,少之又少,其实多了也没人读,人们是想赚钱,是想利益,读书是赚不到钱的。离开书店谢春风还在琢磨这些书有用吗?\n  谢春风看到一本书,上面有一首诗,开头二句他记忆犹新:多灾多难的人类呀,你什么时候不再痛苦……\n  诗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受欢迎,越来越多的纸稿与文学无关,有关社科类的书稿遍地开花,难道文学作品真到了出版难的时刻吗?五年前谢春风曾写出一篇文章《我为签协议烦》:近两年出版很多书,是好事,但在签协议时还有烦恼,比如一本书签约后剩余的事就是文化公司或出版社了,可是还需要作者后期扶持。比如改个书名也要作者重新签约,这种浪费现象实在烦恼,希望出版社注意到这类问题。改书名是出版社的事,大可不必让作者放下其他写作来担搁功夫,名字是出版社改的何必让作者再签一份呢?让我烦的不止是书名,还有付款,说是某某时间内付款,可是拖泥带水好几年迟迟不见书,结果付款成为泡影。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签约没效果我看不必签约了,你想出版就出版,只要作者给稿子便说明同意出版了。但要有时间限制,总不能几年不见书,稿子还在你手里控制吧?这期间如果把稿子转给他人你肯定不高兴,可是在你手里又不见书,不见钱的,你说这事怎么办。现在已经有了新合同,希望按新的合同办事吧。我为签协议烦,不只是浪头钱财,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更浪费作者的心情。本来是好事,结果弄得最后怨声载道,是怨出版社,还是怨文化公司,似乎都有。如果说出版周期长一些,是因为各式各样原因,作者理解,无可厚非,可

第84章 、日子如常心思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