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说歹说,总算勉强说服了这些家长,最后一统计,全班一共招了七十三名学生。\n 看着这么多孩子充满好奇的眼神,李永忠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有的时候,人的能力越大,承担的责任越重。\n 完成了新一轮的招生工作,李永忠迅速投入到一年级的教学工作中,这么多孩子,每天真的非常繁忙。\n 一年级新生,可不比前面的高年级学生,他们习惯未成,又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要引上路可真不容易。\n 李永忠教惯了高年级,现在突然教一年级,还真有些不适应。这些孩子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笔弄丢了,一会儿又哭鼻子了……\n 经常有孩子跑来告状,理由也是千奇百怪,在今天上午,居然有个小孩子哭着跑来,对他说:“老师,张明不和我玩了,呜呜……”一边告状还一边伤心的哭。\n 李永忠也是无语了,没人陪你玩就要哭,难道你上学我还必须要给你找几个玩伴?\n 不过,刚上学的孩子可不会管这么多,他们也不懂大道理,李永忠只好耐着性子,给他们讲怎么交朋友。\n 至于学习就更不用说了,农村的孩子上小学,根本没有半点教育基础,就像一张白纸一样。\n 为了让他们更快养成习惯,进入学习状态中,李永忠每节课先讲习惯,然后开始教学,甚至手把手挨个教,忙了一个月才进入状态,孩子们终于走上正轨。\n 除了这些,问题最大的还是安全,让这些小孩子走这么远的山路来上学,不安全的因素太多。\n 李永忠每天迎来送往,直到将每一个孩子安全交给家长,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n 这两年,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的条件得到了改善,地面平整了,课桌不摇了,教室也不漏雨了。\n 但是,道路还是很烂,山间的土路几经整修,比原来宽了,也平整了。\n 但一遇到下雨天,又被冲得大沟小壑,一年级的小朋友走起来,特别因难。\n 看来还是要修公路才行。李永忠在大城市增长了很多见识,知道公路一通,农村才会得到真正的大改变。\n 这两年销售黄花,因为不通公路,他们可是吃尽了苦头,甚至多次因此造成黄花积压,最后变质扔掉了。\n 李永忠其实很早就有修公路的念头,只是一来自己势单力薄,老百姓的认识还不到位,二来缺少资金,有心无力。\n 修一座桥都让他耗尽了心力,而修公路这么大的工程,必须要全村人齐心协力才行。\n 而且,还要取得其它几个村的配合,大家一起修才行,不然,仅仅他们村修通也没有用,人心难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n 不过,随着这两年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的认识也提高了不少,现在如果发动群众修路,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n 李永忠找到曹支书和老党员朱长寿等人,商议了一番,他们两人都赞同这个意见,开始计划起来。\n
第84章 商议修公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