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章 :高中同学找思路[1/2页]

印染年华 大江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幺看到小黄狗可怜吧唧的样子,扑哧一笑,丢给小黄狗自己没吃完的玉米饼,小黄狗开心的又汪汪叫了两声,摇着尾巴,叼走玉米饼,开心的吃了起来。
      张幺抬起头看向郑朝阳,“我爷爷奶奶去隔壁村我大姑家了,啥事啊?”
      张幺看了一眼郑朝阳手里的笔记本,又笑起来,“啊……我知道了,是你前几天跟我念叨的集资办厂的事情吧?”
      “嗯,是的,是集资办厂的事情。我想来跟你聊聊,说实话,咱们村也只有你肯陪我聊聊梦想了。唉……”郑朝阳叹了口气,对着自己的发小也不藏着掖着,抱怨起来,“没想到这让别人坐下来听我说话,当真很难,就连我爹都不听我说。”
      “嗨,这有啥难的,你就是没找对路子。”张幺哈哈笑起来,递给郑朝阳一个玉米饼,“我奶奶给我放在锅上烙的,很好吃,尝尝。”
      “谢谢。”郑朝阳接过玉米饼,吃了起来。
      “话说,你真的一天半的时间读完了1982年到1984年的政策啊?”张幺颇为崇拜的看着郑朝阳,“当真是了不起啊。”
      “也不是一天,怎么说呢,就是很多时候……兴趣在这,自然而然就懂了。”郑朝阳迟疑半晌,想起半年来被拒绝的难处,又不自信的望着张幺,想要寻求安慰和勇气,“兄弟,你说我的梦想,能实现吗?”
      “或许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呢?”,张幺扬了扬手里的手写稿,“话说,你的硬笔字更好看了呢。话说,你真的想说服田力书记办纺织厂啊?”
      “是啊,想办纺织厂。”郑朝阳点着头。
      “我看了看这里面的一个资料,挺有趣,说……但凡想做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都可以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城镇户口,很多农民都希望落下,这可是个关键点,你没看出来?”张幺好奇道。
      “什么?可以落户!”郑朝阳讶异的看着张幺。
      “看来你没好好读读这里面的政策啊,观察细节,对咱村的叔叔伯伯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你是一点也没下功夫啊。”张幺打趣道。
      “我看看。”郑朝阳接过手里的文件,仔细的读着,读了一会提起头看向张幺,“真的可以落户。”
      “这是当然,这落户可是一个很好的政策,这可是个正向激励。”张幺笑眯了眼,“我还从我爸留在家里的书里找到了这个……”
      张幺拿出一本日记,日记里面写的是纺织厂的规则。
      “这个是……”郑朝阳惊喜的看着这本日记。
      “我爸当年做浙江调研的时候,记录的纺织的标准,喏,你瞧这里,这是最新的记录,是本色维纶纱线的标准,这是1983年刊印并发行的。大概是去年我爸回来陪爷爷奶奶的时候,顺手记录的。你看这里……”张幺继续说下去。
      “我爸说明年要出版一个标准,大概是纺织品名词术语,棉、麻、毛之类的术语,还会有苎麻纤维、棉纤维等等的标准检验的细节。对了,前年吧,对,1982年,印染涤苎麻混纺布的标准出来了。我当时还在我爸的出版社手抄了一遍,没办法,我爹希望我了解浙江越布,我被逼着学了一段时间。”张幺将自己的手抄版标准递给郑朝阳。
      “印染涤苎麻混纺布标准?这个……”郑朝阳看向张幺,只听张幺继续说下去。
      “还有这些,粘胶纤维木浆粕标准,粘胶纤维棉浆粕标准,粘胶纤维竹浆粕标准。我发现,真是巧了,我以前被迫记下来的东西,倒是帮了你。”张幺哈哈笑起来。
      “确实帮了我不少。”郑朝阳感慨道。
      “不过,纺织厂来说,咱们浙江省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绍兴。朝阳啊,你知道越布吗?”张幺开始卖起关子来。
      “越布?”郑朝阳疑惑的看着张幺。
      “这个越布,说起来就是越州地区的布匹,或者说吴越地区的布匹,主要生产于……会稽……你知道会稽是哪吗?”张幺挑了挑眉。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顾,曾于会稽山巅见青丘,会稽山就在绍兴,当然是我们绍兴市了。”郑朝阳的历史学的还不错。
      “是的,会稽山在绍兴,我们绍兴又称之为山阴、会稽。所谓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就是说的我们绍兴兰亭的那次集会。”张幺笑嘻嘻的说下去。
      “虽然世人们都知道衣食住行,但是贡品之中,排行第一的衣服到底有哪些地方,你可知道?”张幺又开始拽起他腹中的百科知识了。
      “广东雷州的麻布,浙江绍兴的葛布,云南永昌的棉布,四川成都的锦缎。正所谓锦、绣、绫、罗、绢、?、绮、缣、?。朝阳啊,你确定要弄明白这些的含义吗?”张幺笑起来。

第10章 :高中同学找思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