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章 :屡战屡败的郑朝阳[1/2页]

印染年华 大江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哥,丝线就是织布的原料而已,能是因为什么?”郑朝阳不理解的说道。
      “我的师父曾经跟我说过,中国,布衣天下,绍兴,越布覆天下。一丝一缕不仅仅是一针一线,还是藕断丝连的古文化传承,还是丝丝密密的中华宗室的传续。”
      乙字号看向郑朝阳,“在你眼里,织布用的线,仅仅是线而已?”
      “不是这样吗?”郑朝阳不明所以的问道。
      “带着你这样的疑问,我们去看看这一次的比赛吧。”乙字号不再回答。
      来到比赛场的三个人这一次面对的将是丝线的挑选,选出来的是最适合做提花布匹的丝线。
      提花是布匹更难的一部分,因为整个布不仅是要织出来,更要带着花纹。
      “乙字号,你家祖传缂丝技艺,你又学过云锦织造,这一次你打算展现的是什么?”杨明作为裁判询问着乙字号。
      乙字号笑着放下自己的瓷杯子,“自然是缂丝的选线和缂丝成品制作。”
      缂丝!!!
      郑朝阳的眼睛瞪大,乙字号是缂丝传人?
      一寸缂丝一寸金啊!
      这是缂丝技艺可谓是织中的圣品!
      这也就算了,这乙字号还学过云锦?!
      云锦是什么?云锦可是布中黄金!
      郑朝阳倒抽一口凉气,他的对手是一群什么对手?缂丝带云锦的技艺,这是要把自己彻底的摔到泥坑里了吗?
      就在郑朝阳掀起惊涛骇浪的时候,乙字号拿出了自己的作品:双面缂丝,牡丹蝶飞图。
      所有人都知道缂丝只能单面,能双面缂丝的人,必是缂丝中高手之高手。
      “这是双面缂丝,二十年前,我的老师跟我说,缂丝是不可能双面的,我不信这个邪。我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专门研究缂丝双面,更在研究如何让缂丝比蜀绣、湘绣、苏绣更出色。于是我在研究缂丝的时候,开始研究云锦。”
      郑朝阳瞪大眼睛看着乙字号介绍双面缂丝,这是……云锦和缂丝的合成品?!
      “在我们中国织造行业中,都知道云锦出自南京,自晋朝的锦署开始,南京就开始承接云锦的制作。云锦者,非豪者不能为戴,云锦者,非王者不能衣被。明清之时,南京从事云锦的手工艺人可达三十万人。”
      乙字号那清澈的声音,一如潺潺的流水,流淌出了那一段织造的历史。
      “云锦与缂丝不同,云锦是用最精美的线来织造出最精致的布,云锦多用于皇家典礼,礼服之华贵,一如晚霞烟云,璀璨恍若天作。而缂丝……”
      乙字号顿了顿继续说下去,“缂丝是用最精湛的技艺,通经断纬的方法,制造出最立体的布,缂丝多用于皇家书画,书画之繁杂,一如兰亭之厚重,非圣人不可得。”
      乙字号拿起桌上的丝线,对着每个人说,“可是所有人都忘记了,云锦也好,缂丝也罢,都离不开这繁杂的丝线。一针一线,皆是道理。一横一竖,一经一纬,交织成布。经天纬地,横折竖撇,中国布,中国字……”
      “端的是一丝一毫的严以律己,做的是一撇一捺的周正规矩,方方正正的中国布,横平竖直的中国字,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态度,也是我们华夏族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彰显在我们这些织造人的以布作画上。”
      乙字号拿着自己的牡丹蝶飞图,“故而我选择了牡丹和蝴蝶,云锦之华贵,一如牡丹之雍容,破茧成蝶,一如缂丝自我突破。为了完成这个作品,我选择了韧劲更好的线。”
      “而这个线,我亲自参与了线的选择,线的染色。万物难在较真,贵在较真。当我把源头的丝线选择好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缂丝和云锦或许不可仪器化,可是……云锦异曲同工之妙的宋锦或可以仪器化。于是……”
      乙字号,拿出自己绘制的经纬交织的线图,看向在座的每个人,声音轻柔的说下去,“如果说我们织布就是一个程序,就是一横一竖的程序,就是一经一纬的重复。那么仪器能织出同色的布,是否也可以根据我们设定的程序做成我们已经熟练的布呢?”
      “我现在还不知道是否能,但是我想既然缂丝能够双面,那么本就是双面的宋锦也可以实现机器化,也许云锦不久也有机会。不管这条路有多难,缂丝、云锦、宋锦我都要努力尝试让仪器代替手工的方法。”
      乙字号的话才说完,郑朝阳感觉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这乙字号不愧是缂丝和云锦的传人,能够清晰都知道缂丝和云锦的珍贵之处,更能够明确说出经纬的含义,还知道一丝一缕对于作品的重要性。
      这样一个能够靠手工做出缂丝和云锦结合

第14章 :屡战屡败的郑朝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