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章 :理解何为人才[1/2页]

印染年华 大江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宇拿出一篇文章,递给张幺,“好,你既然想成为人才,那就先读一读文育林1983年的文章《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设置专业》。”
      张幺疑惑的看着张宇,“爹,这是什么文章?”
      “这篇文章的表面含义是要调整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改进教学方法。过去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面狭窄,不能适应各项建设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要,对于毕业后的就业和转移工作领域也往往造成困难,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变。但是深层含义,你不妨读读,既然想加入人才培养计划,你的理解跟不上怎么能行呢?”
      张宇点了点自己面前的这份文件。
      “那我读读看。”张幺仔细阅读起这篇文章,约莫一个小时之后会,张幺抬起头来看向自己的父亲。
      “爹,我发现里面的一些道理了。”张幺信誓旦旦的说道。
      “哦?发现什么了?”张宇好奇起来。
      “耐心读下去,可以发现这是一篇关于如何改革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章,并且有一些高校和实践工作者继续讨论医学及经济学等各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其改革,但都未明晰何为人才培养模式,对其内涵的把握较为模糊。”
      参考文育林1983年的文章《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制约与出路》
      张幺一字一句的说下去,“并且培养人才的形式有多种,除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系统教育的进修外,还可采取业余教育,脱产或不脱产的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电化教育等条件,提倡并鼓励自学成材。”
      张幺一直在张宇身边研究关于教育方面的内容,自然而然的懂一些教育上的内容和制度。
      田文笑着看向张幺,这小子读起文章来,研究起里面的内容来跟张宇是一样的,怕是祖上遗传的阅读理解能力。
      “那你的理解是怎样的?”张宇笑起来。
      “我的理解是,也许我们需要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最好是能够联合继续教育,业余教育,成人教育,电化教育,夯实人才的培养计划。只是爹,这样的培养计划,得需要各个级别的学校予以帮助和配合,难道加入人才培养计划,还需要去各个学校学习,各个机构实习不成?”
      张幺纳闷在于,既然1983年就已经意识到了改革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又为什么要选择各个层级的学校不同方式方法的教育呢?
      “张幺,你知道人才培养计划分几个层级吗?”张宇算是给张幺开了眼界。
      “分级各层级呢?”张幺完全不理解。
      “首先就是第一条,走出去,将基础知识牢固的优秀人才培养出国际范儿的人才,也就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创造更多的“中国研发”、“中国设计”、“中国服务”和“中国品牌”。”
      张宇打量着张幺,“儿子,你觉得你现在符合所谓的中国创造的跨越式人才条件吗?”
      “那第二条呢?”张幺觉得自己不具备足够的国际范儿。
      “第二条则是创造力,将现有知识转化为劳动生产力,在现有的生产线上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生产奇迹,或者研发奇迹,你觉得你是发明家或者技术改进的人才吗?”张宇又问道。
      “但是,郑朝阳是啊。”张幺想也不想的说道。
      “但是,你不是。”张宇很不给面子的说道。
      “爹,第三条呢?”张幺想要寻找自己的立锥之地。
      “第三条则是协调力,将现有的人才聚集在一起,群策群力,寻找最适合的方法。并且将所有的资源有利调配,实现最佳配置,你觉得你有这个脑子做资源配置的协调和布局吗?”张宇又问道。
      “这是做军师的能力了。爹你说了半天,也就是说,要么有学习外国技术,创造中国技术的能力,也就是田文这样中国纺织大学研究生,钻研技术的技术人才;要么有改善现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维修性人才,也就是郑朝阳这样的机器维修性和创造性的人才。”
      张幺继续说下去,“而第三条,就是协调能力,所谓的协调就是资产与人才的合理调用,这是财务的本能,我就是学财务的,爹,你说了是三个方向,虽然我不是全部具有,但是我和我的小伙伴合起来,就是全部都有。”
      “所以?”张宇好心情的等着儿子讲清楚。
      “所以我相信,我和郑朝阳、田文有能力进入人才培养计划,成为其中的人才。”张幺满腹信心的说道。
      “好,如果你真的有这样的信心,那么你能进入以下四种计划的哪一种呢?”张宇将四种人才培养计划,或者四个程度的人才培养计划说了一遍。
      “第一种,雏鹰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张宇打量着张幺。
      张幺不服气的说道:“这一条,除了郑朝阳,我们都是大学毕业的大学生。”<

第32章 :理解何为人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