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章 :话务员的解说能力[1/2页]

印染年华 大江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长河走出办公室,看到迟迟没有回家的林雪,坐到了林雪的身边,“怎么愁眉苦脸的?”
      “主任,我有件事想不通。”林雪愁眉苦脸的说道。
      “今天无法回答郑朝阳的问题?”刘长河好奇道。
      “刘主任,我想不通,我很努力的在了解帮助青年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对于我而言也是生涩难懂啊,因为生涩难懂,我已经很努力在阅读了,也很努力在讲解了,为什么我的回答,他们却依旧不满意?”林雪说着说着,眼眶红了起来。
      说实话,林雪成为接待人员也不过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她遇到了不少人,有指责她公事公办的,有指责她面无表情的,也要指责她没有同情心的。
      可是林雪自己很委屈,因为她并不是刻板的人,她也想好好的帮助这些来工商局询问的人呢,奈何她的知识有限,权限有限,她回答不了太多的事情。
      即便是有些事情,她是知道的,但是略有耳闻和真的知道那是两码事。
      办事严谨,导致了林雪做事总是处于知道的才会说,一知半解的不如不说。
      而正是这样的态度,导致自己被投诉了很多。
      林雪想不通,自己诚信待人,可是为什么被人投诉。
      就连今天郑朝阳他们这些熟悉的人,也要刁难自己,熟人的刁难更让人难受。
      “林雪,我跟你讲个故事可好?”刘长河笑着看向林雪。
      “刘主任,是什么故事?”林雪红着眼眶,看着刘长河,很是好奇刘主任将要讲述的故事。
      “大约十年前吧,我大概三十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正在咱们杭州市工商局做接待员,那时候有个老乡走进来,他文呢我一个问题,是关于土地承包的问题。”刘长河叹息一声,“但是那个年代,承包土地是不被允许的,我没有办法回答这个老乡。”
      “那个老乡回去了吗?”林雪想着,既然回答不了,老乡会走。
      “不,这个老乡是来这里发展的,他的故乡不是杭州,现在是分到了大队上的土地,但是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在外地,来不了杭州,现在需要将土地转包给年轻人耕种,并且收些租子。如果收不到租子,他可能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了。但是如果让他收租子,这就是犯错误,我有不能鼓励他。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办?”
      刘长河询问林雪。
      林雪想了想,说道:“如果是我,我只能如实告诉这位老人家,他只能靠着自己种庄稼。”
      “六十一花甲,花甲老人哪有力气种庄稼呢?这是不可能的。”刘长河摇了摇头。
      “那,那就争取这位老人家的儿女来种地。”林雪又想了另外一个办法。
      “老人家的儿女是上山下乡的知青,他们定居在了其他地方,是不可能来到杭州的。这个办法也是不可行的。”刘长河继续摇头。
      “那……那找他们村支书,让他们村支书想办法安排老人的生活。”林雪给出了最没办法的办法。
      “如果村支书能够处理,老人家为什么要来工商局呢?显然这件事村支书是不能帮忙的。”刘长河的回答将林雪逼进了死胡同。
      “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那该怎么办?”林雪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是啊,怎么办啊?看着一个花甲老人,泪涕横流的站在我面前,那双带泪的老眼,说实话,我到现在也不敢直视。但是……”刘长河叹息一声,“我们到底是党员,即便是难办,也不能真的跟老人家说,这件事办不了。尤其是本身就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老人,我们不能将问题推出去。”
      “那,刘主任,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呢?”林雪好奇起来。
      “我当时也别无他法,特意留下老人,下班后,请老人吃了一碗面,送老人回家,亲自看看他在杭州的家。看了看他的田地与茅草屋,寻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一个办法。”刘长河笑起来,“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是什么方法?”林雪不理解的说道。
      “我打听了杭州供销社的进出货情况,得知小树苗能够卖出不少的价格,又得知这个村里有个孩子是贫困家庭,需要上学的学费,孩子的爸爸正愁没办法给孩子筹到学费,于是……”刘长河顿了顿看向林雪。
      “您联系

第46章 :话务员的解说能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