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4章 :乡镇企业的期许[1/2页]

印染年华 大江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何镇长看向郑朝阳,顿了顿,继续说下去,“其实,我更希望看到咱们镇上的年轻人,能够胆子大一点,步子大一点,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勇敢的面对,不惧风雨。”
      何镇长拿出一个文件,这个文件是1986年传达至镇上的关于技术改造的说明文件,文件里面诉说着如何调动乡镇年轻人的创造力。
      田力书记接过这个文件,仔细的阅读起来,他的脸上露出了喜不自禁的表情,整个手都是颤抖着。
      因为在来之前,郑朝阳就跟田力书记说,很可能何镇长有一个关于技术改造的说明文件。
      田力书记进入了回忆里……
      郑朝阳拿着一份报纸急急走进了田力书记的家里,“田书记,我在绍兴市图书馆看到了一个通知,是鼓励乡镇青年办理读书借书卡的活动,而这个活动旁边还一个报纸,我去买了一份钱江晚报,发现里面刊登了一份关于如何调动乡镇青年积极性的文章,这个文章,说实话,田力书记,我觉得或许我们后天去见何镇长的时候可能会遇到。”
      田力书记看着手里的报纸,抬起头看向郑朝阳,“你是说镇上可能有关于乡镇青年技术知识培训的支持?”
      “是的,田书记。我想着,也许我们能够展现出村里人对于学习的执着,对于知识的渴望,可能镇上对于我们的支持力度就会更大一点。你看这里,这里写的是尽可能的调动农林牧副渔的加工业与手工业,并且促进多拉快跑运输业的规模和参与人数。”
      郑朝阳指着这上面的内容,对着田书记说道:“田书记,也许,我们需要弄一个学习的文件,号召村里能够写字的相亲,大家每人一个田字本,在田字格里写上对于纺织知识的认识以及渴求。”
      田文端着水杯子走了出来,“或许,是古代万民伞那样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历来没有一个公职人员会拒绝。毕竟这代表了民声,更代表了民心。”
      “不仅如此,我们可以发动周边村里,如果村里的纺织厂规模扩大,我们可以招聘隔壁村学习纺织技术的青年人,如果是这样的话,咱们就有足够的人去写这样的一份作业了。”郑朝阳笑起来。
      “万民伞……这事能行吗?”田力书记询问道。
      “田书记,我们毕竟是纺织厂,既然将来要跟纺织打一辈子交道,提前学习当然是好的。但是绍兴市培训中心的技术培训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培训的。那么,怎么让更多人有纺织技术呢?一定是传帮带的老方法。”郑朝阳解释道。
      “由掌握纺织技术的人来传递纺织技术的知识,由纺织技术熟练的人来帮着提高纺织技术,夯实纺织知识基础,由纺织技术熟练的老工人来带着初出茅庐的纺织工人,促进合格的工人成为优秀的工人。这便是传帮带的法门,也是我们能保证纺织厂技术人员合格的最好办法。”郑朝阳笑起来。
      “你这么说也对,传帮带的模式如果做成功了,我们村里就成为镇上纺织的教学基地了,这是件好事。”田文笑起来,“爹,我觉得朝阳这个法子不错。”
      田力书记抽了口老旱烟,吐出一口烟圈,“行吧,娃都说行了,我也不说其他的了,我去号召乡亲们。”
      田力书记回忆归来。
      田力书记从公文包拿出二本田字格本子,每本是一户人家的心愿,两本满满一百五十户人家。
      田力书记满是老茧的手颤抖着抚摸书皮,认真的看着何镇长,“何镇长,这是我们村还有隔壁村对于这一次纺织技术的一点想法。村里的乡亲们,听说我们来跟您说,特地嘱咐我们带来他们的意见。”
      何镇长意外的看向田力书记,“哦?乡亲们有意见?”
      “嗯,就是一些建议,您先看看?”田力书记试探的问道。
      “好,我看看。”何镇长接过这些田字格本子,认真的读着。
      每一页,歪歪扭扭写的大致都是希望纺织厂建成之前,自己家里的人能够学习纺织技术,但能理解镇上的资源有限,就请镇上派遣学习不错的青年,带教自己村里的其他青年。
      这份求知若渴的热情,让何镇长深有感触,他轻抿的嘴唇满满变得温柔。
      “乡亲们想要让自己家的壮劳力学习纺织技术,这是好事,只是你们是怎么安排的呢?”何镇长疑惑的看着田力书记,想知道田力打算怎么做。
      “何镇长,我不成熟的想法是,找朝阳和田文这样的孩子,每周六的下午在村里带着全村老少爷们学习纺织的知识,从经编机的原理开始学,然后慢慢上手经编机,最后由经验足够的老师傅带成

第64章 :乡镇企业的期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