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2章 :乡镇青年的难处[1/2页]

印染年华 大江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郑朝阳看着林雪,嘴角上扬,他挺喜欢现在林雪看自己的样子,这说明林雪是需要自己的,也说明自己的分析能力让林雪佩服。
      说实话,这个世界上,哪个男人不希望自己的女人崇拜自己呢?
      都知道崇拜英雄,可是谁又知道,英雄最希望被人崇拜?
      故此,郑朝阳的心是飞扬的,第一次这般的开心,仿佛镁光灯聚焦在身上,闪烁着光彩。
      “你想想,雪雪,如果能将经验编纂成书,这对于刘主任而言是什么样的存在?”郑朝阳又问道。
      “如果能够编纂成书?这不就是分享技术吗?”林雪还是认为这件事仅仅与书籍本身有关。
      “雪雪啊,看事情,长远一点……”郑朝阳做出一个拉长眼界的动作,“把事情想的复杂一点。”
      “复杂一点?”林雪疑惑看着郑朝阳,“怎么一个复杂法?”
      “这样,我给你解释一个事件,你就懂了。比如,比如这个本草纲目,你觉得本草纲目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先说这本书的本身。”郑朝阳决定开导这个女孩子,让她把事情想得更透彻一点。
      “本草纲目?这是草药的百科全书,也是世界最畅销的医学书籍之一,它的价值是让更多人认识草药,并且熟练记住这些草药的药性。”林雪皱起眉,“只是这个与你讲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关系可大了。我先问你,你知道本草纲目每一个草药以及药方的提供者吗?”郑朝阳挑高眉毛。
      “不知道,书上没写。”林雪疑惑的看着郑朝阳,“怎么了?”
      “没怎么,你既然知道这本书上没有写关于药方的提供者,那你知道本草纲目是谁汇总的吗?”郑朝阳又问道。
      “知道,明朝李时珍。”林雪想也不想的就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可是,你能说本草纲目里面所有的知识都是李时珍的吗?你能说李时珍编纂这本书全是他一人之力吗?”郑朝阳又问。
      “不,本草纲目这个不是一个简单书,不可能是李时珍一人之力完成的。”林雪也知道本草纲目是凝集了中国中医的智慧结晶,但绝不是李时珍一家之力。
      “既然是你知道,那么,为什么世界上很多人只记得住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呢?”郑朝阳又问出一个问题。
      这下林雪接不下话题了,她不知道怎么回答,“毕竟这本书真正促成它印刷和编纂成书的是李时珍,我们记住主导人,记不住更多的医生,这很正常啊。”林雪没话找话说,说实话,郑朝阳给了她另外一个思路。
      那就是,如果李时珍是本草纲目的编纂者而不是全部知识的提供者,那么李时珍在历史中是怎样的角色?
      “你现在一定在疑惑,那就是我为什么跟你纠正李时珍是作者的事情,为什么我说李时珍是编纂成书的主导人,但不是所有知识贡献者的事情,但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吗?”郑朝阳决定解疑答惑。
      “为什么?”林雪好奇了。
      “因为,我们纺织行业编纂成书,甚至成册的书籍,与本草纲目是几乎一样的,而这一次的编纂者,主导者是刘长河。对吗?”郑朝阳这句话让林雪恍然大悟。
      郑朝阳长叹一声,继续说下去,“如果放长远去看,如果再下去百年,二百年去看。刘长河是中国纺织专业编纂成书的倡导者与主导者,那必然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朝阳的嘴角扬起笑容,“中国史书必然记录着这样一笔:因为浙江省杭州市工商局刘长河主导纺织技术成书,中国纺织业加速从手工业跨向全自动工业。从这一刻开始,中国纺织技术开始实现国产化,自主化研发。”
      郑朝阳拍着林雪的肩膀,“雪雪,你觉得有多少人能被记录在历史上?你觉得又有多少人能够有这样的殊荣写上这样的一笔?这是流传千古的美名,多少文人骚客求而不得,毕生追求的好名声。你觉得这件事就是一本书而已?”
      “名留青史,流芳千古?”林雪终于明白了,她看来还是视野小了。
      “那刘主任能这样流芳千古,真正的倡导者,杨科长是不是也是青史留名?”林雪好奇起来。
      “能,但是,我想杨科长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声。毕竟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面,真正能够称得上民族脊梁的并不多,我想杨科长现做的是脚踏实地的,真正的福泽一方百姓。”郑朝阳笑起来。
      “怎样福泽一方水土?”林雪更好奇了。
      “既然这是中国第一本关于纺织技术的书籍,是不是书籍里面的内容决定了我们纺织行业未来的生产力

第72章 :乡镇青年的难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