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朝阳来到刘师傅身边,这是杭州的一家小酒馆,“老师,来喝一杯,绍兴黄酒。”
“这酒啊就是绍兴的好喝。”刘师傅笑着说道。
“师傅,我听说你以前是裁缝啊?”郑朝阳好奇起来。
“怎么?你这猴崽子听说了什么?”刘师傅端酒的动作一顿,看向郑朝阳。
“我听说,师傅以前在上海有一个裁缝的联盟叫做……红帮,还创作了中山装,是不是真的?”郑朝阳好奇道。
“嗨,老故事了,不提也罢。”刘师傅摆了摆手。
“师傅啊。这红帮裁缝我可听说是中国历史上的国家级工匠啊。你给讲讲呗?”郑朝阳笑着,一副乖巧的模样。
“怎么?你这猴崽子想偷师?”刘师傅笑起来。
“师傅,瞧你说的,我本来就是你的徒弟,我怎么可能偷师呢?”郑朝阳嘿嘿笑起来。
“你不是偷师,这笑容,臭小子,你屁.股撅起来想拉什么屎,我还不知道?”刘师傅笑眯了眼。
“好吧,什么也逃不了师傅的法眼。”郑朝阳叹了一口气,仿佛没办法的样子。
“臭小子,还想蒙我?”刘师傅好奇道。
“是是是,师傅是火眼金睛,我怎么能逃过您的法眼呢。只是师傅啊,我最近听说过上海红帮的事情,说是1870年开始的上海红帮裁缝,而且是中山装的创造团队,是不是真的?”郑朝阳好奇道。
“是真的。”刘师傅喝了一杯酒,看向郑朝阳,“怎么了?”
“师傅啊,着见过世面的达官贵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红帮裁缝的衣服呢?是布料还是剪裁,还是都有?”郑朝阳更想问用的哪种材料,而他纺织厂能不能生产出来啊。
“为了你村的纺织厂?”刘师傅歪着头看向郑朝阳。
“师傅,这纺织厂也是在您的指导下发扬壮大的,您别看还在建社中,再怎样也是归属于方厂长的上海纺织厂啊。只是我就是好奇,您看,您既然曾经是上海红帮裁缝里面的一员,如今红帮裁缝又是这么出名,咱是不是……也能蹭点光?”郑朝阳笑容满面的说道。
“你真想知道?”刘师傅好奇道。
“那是,必须是想知道。据说这个上海滩,谁要是有幸成为上海红帮裁缝用的布匹供应商,得乐开花了。我想着,我们村既然是织布厂子,师傅又知道里面的门道,咱倒是可以知己知彼,不是??”郑朝阳笑起来。
“你倒是想的周全。”刘师傅扬眉看向郑朝阳。
“可不是想的周全咋的,我就是想壮大这个纺织厂啊。师傅,您就行行好,跟我说说呗。”郑朝阳堆着笑容。
“可是我跟你说了,你能未必能达到红帮裁缝那些人的要求啊。”刘师傅无奈的说道。
“师傅。达到要求还是达不到,那总有个盼头不是?”郑朝阳笑得很开心。
“说的倒也是,确实有个盼头。”刘师傅点着头。
“其实,这要从1870年开始讲起,你知道西服东渐的故事吧?”刘师傅问道。
“知道,去掉长褂,穿上衣服。”郑朝阳好奇道。
“那个时候很多人除旧革新,开始学习很多国家的长处,这个时候就有了一个典故就是西服东渐。因为很多人开始穿着西服,也就有了一些人开始学习如何让中国从精神上改变萎靡的精神。因为想着如何,就有一些裁缝开始留学。”刘师傅的话让郑朝阳肃然起敬。
“他们都是留学生啊。”郑朝阳张了张嘴。
“可以这么说。”刘师傅点点头。
“之后呢?”郑朝阳好奇道,他更想知道这些红帮裁缝都学到了什么。
“这些人为了学习,会在多国学习裁剪技术。我师傅当年那股学习的劲头啊,那真是几天几夜不睡觉也要做好一件事。只是可惜啊,你们现在都开始偷懒耍滑了。”刘师傅埋怨一句。
“师傅说的是,我们穿着大喇叭裤,拿着大收音机,太皮了。”郑朝阳自嘲一句。
“你们啊,太浮夸,得改改了。”刘师傅叮嘱道。
“师傅说的是,说的是,只是后来呢?后来发生什么了呢?”郑朝阳询问道。
“1896年,终于有奋斗几年后的裁缝回来开设了第一家和昌号西服店。从那一天开始,我们上海有了第一家西服店。不久之后这家改为了和昌呢绒号。”刘师傅才说完,郑朝阳一拍大.腿。
“呀,真是巧极了,师傅,我正在研究呢绒和涤纶的事情了,你真是给我送来了春风啊。”郑朝阳笑起来。
第88章 :浙江纺织文化[1/2页]